《如懿传》结局,你还没get到娘娘们指尖上的艺术
2018-10-23 11:14:46 来源:新浪收藏 已浏览次
《延禧攻略》刚刚刷完,就听说《如懿传》大结局啦!除了主角,宫廷剧中的人事物都如昙花一现,就连我们的懿主儿都即将下线,可有这样一种艺术作品,从开头便“荣宠不衰”值得到了结局。在接近尾声还能让导演给特写镜头的,究竟是何方“神圣”?这就是护甲。

护甲也叫“护甲套”或“护指套”或“金驱”。盛行于清朝,是满清贵族佩戴都一种饰品。护甲顾名思义能够保护指甲,也作为一种地位的象征。
一、护甲的种类和工艺
种类
在清朝时期,护甲在后宫盛行,由于技艺的改进和提升,护指的样式和材料都有了很大变化,护甲多用珍贵材料制作并且纹饰极为精致华美,清朝后宫皇后、嫔妃们的护甲套材质地丰富多样, 材质上分为金、银、玉、玳瑁、铜、珐琅等等,形状上分为尖头、钝头、直筒和曲筒,以及透气护甲和封闭式护甲。

工艺
精致的护甲离不开工艺的支撑,护甲在工艺上利用极其复杂的镂空、錾花、镶嵌等手法,并且镶嵌以华丽的珠宝。护甲的纹样大小由基部到指尖顺势而收,自然流畅,而且大多数护甲背面是镂雕,极少封塞,这样可使空气流通,较热的季节佩戴也不会感到不适。

二、护甲的作用
NO.1 视觉美感
《孔雀东南飞》中用“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 描写刘兰芝的美貌,唐代诗人韩翭专作《咏手》诗来赞美女性的双手:“腕白肤红玉笋芽,调琴抽线露尖斜”形容女性纤柔修长的指尖。在清朝护甲成为手部装饰的一种饰品,在造型上趋向加长加弯,从视觉上更能增加手指的纤细感和修长感。

NO.2 保护指甲
护甲,顾名思义便是用来保护指甲的。满族女子喜欢留长指甲,女性本来手指纤细,蓄甲让手指更加柔美纤长,再加上蓄甲的人一般不从事劳作,因此蓄甲也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在清朝后宫妃嫔们蓄一根一寸长左右的指甲,通常需要半年以上,并且极易折断,因此护甲的其中一个作用是为了保护细长的指甲。

NO.3 统一服饰
清朝的服饰绝对是超级具有辨识度的, 后妃们身着“旗装”,头梳旗髻(俗称两把头),脚踩“花盆底”旗鞋,服饰具有强烈的满清民族特色,唯一的不足就在手上,所以在手戴上了精致的护甲,让整体造型达到和谐统一,给人一种尊贵富裕的美感。

NO.4 地位象征
在封建君主专制极强的清朝,小小的饰品也被赋予了强烈的等级观念,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清朝后宫划分为九个等级,根据地位不同,有严格的品级规制,身份越尊贵的妃嫔,佩戴的护甲套越多,并且在护甲的工艺和样式上面也会因为身份的不同而改变。往往身份越尊贵的妃嫔,佩戴的护甲套越多,工艺也更加繁美,例如皇后的护甲套上,每支可以镶三颗东珠,一般妃子,每支可以镶两颗东珠,嫔不可以用东珠,只能用一颗一般珍珠。

三、护甲的内涵
精致生活
德龄公主在《清宫二年记》中记载慈禧太后“右手罩以金护指,长约三寸;左手两指,罩以玉护指,长短与右手同。” 据说慈禧太后洗漱完毕之后便会浸泡、刷洗、休整指甲,还要涂上指甲油。不得不说我们的老佛爷可是一点也不“佛”呢! 这简直是精致的小仙女呀!

精致的生活,强调品味,注重内涵,是对高雅生活的一种追求。精致源于细节,正如同护甲的精致华美源于在工艺上对于细节的追求。
工艺精神与传统文化
清朝的护甲趋向于精致华美富贵,其精致的图案和奇巧的工艺更是映射出了中国传统工艺美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宝石君觉得小小的护甲,不仅仅只是装饰品,更是一件艺术品,其中所蕴含的是古代人民的工匠精神和伟大智慧!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护甲已经退出了历史的潮流,但护甲所延续的传统工艺精神和文化是永远值得我们追求的。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