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古籍 延续文脉

  近来,“旷世宏编 文献大成——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文献展”在北京开展,观众络绎不绝。主办方以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将《永乐大典》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观众在惊叹这部类书规模之大的同时,也不禁感慨其命运之多舛。更让人感动的是,百余年来那些文人、藏家以及图书馆人前赴后继的付出,正是由于他们的抢救与整理,这部“序百王之传,总历代之典”的旷世宏编才得以延续保存至今。 
  
  随着朝代的更迭,《永乐大典》的正本早已不知所踪,存世的仅为重录于明朝嘉靖年间的副本,而这些副本又因历经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的劫掠等已存世甚少。原11095册、22937卷的《永乐大典》副本,截至2017年底仅发现有400余册、800余卷及部分零叶存世,总数不及原来的4%,并分散于8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公私藏家手中。国家图书馆自建馆之初就致力于大典的搜集与保护,百余年来在社会各界和几代国图人的不懈努力下,通过政府拨交、海外送还、藏家捐赠、员工采访等途径,先后入藏《永乐大典》224册(62册暂存我国台湾),占存世《永乐大典》的一半以上,这其中鲁迅、袁同礼、郑振铎、赵万里等贡献尤著。 
  
  零圭断璧,犹可珍惜。在中国历史上,为了延续中华文脉,许多文人志士为保护中华古籍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故事。例如,民国时期浙江省立图书馆馆长陈训慈保护、转移《四库全书》举债西迁的故事。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不久,杭州文澜阁书库的安全受到威胁,诸多文献古籍必须尽快转移。陈训慈数次到教育部门求助,但当时只领到了300元。为此,他只能四处举债筹措运书款。经过几千公里的迁徙,这批书最终辗转运至贵州,一路上不但要经历肩挑、人拉、船运,还要躲避日军的空袭,其艰辛可想而知。1938年,战火烧到了湖北境内,武汉屡遭日军敌机轰炸。湖北省立图书馆要西迁至恩施,而从武汉把书运到恩施非常困难。时任湖北省立图书馆馆长的谈锡恩四处奔走,使一部分馆藏精品图书终于搭上了最后一艘西迁的船。据悉,西迁路上每丢失一本书,谈锡恩都在自己的日记中详细记录,但其儿子在路上掉下山崖离世,他却一笔都没有写…… 
  
  这些历经战火、千里颠簸仍代代传承的中华古籍,凝聚了前人的心血和汗水,保护和延续这些古籍是后人无可推卸的责任。去年夏天,笔者到某市立图书馆走访时,发现古籍书库的空调已不能运转,而保持恒温恒湿是古籍书库建设的基本条件。一问才知是“经费不足等原因”导致的,不过书库隔壁的办公室内却凉风习习,空调运转良好。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从“旷世宏编 文献大成——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文献展”中,今人看到了近年来我国古籍保护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但放眼业内,从前人手中传递下来的每一叶古籍是否都得到了善待,值得深思。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