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四胡同博物馆免费开放
2018-10-22 13:02:50 来源:北京日报 已浏览次

胡同博物馆中展品将传统建筑的瓦片与现代艺术相结合,表现出了古今交融的文化传承。 记者 和冠欣摄

昨天,东四胡同博物馆开馆,还原了典型的三进四合院,并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 记者 和冠欣摄
游胡同,看不懂?想进院,谢绝参观?不怕。昨天,位于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区东四三条到八条中的东四胡同博物馆建成开馆。在这里,既能看到原汁原味的四合院建筑,还能从充满胡同生活气息的展品里了解胡同文化。
东四胡同博物馆位于东四四条77号,主体建筑建于1940年前后,是典型的三进四合院,占地1023平方米。这里曾是东四派出所的办公场所,经过两年筹备、一年设计建设,东四街道和首创集团合作,将其建成博物馆。
从胡同西口进来,走到东四四条77号,眼前是一个广亮大门,原状保留的红色木门很有历史感。正对着大门是一面影壁。左转,穿过月亮门进入第一进院,能看到油漆彩画一新的垂花门。门西侧的墙壁上,还写着“全心全意 为民服务”八个大字。往里走,第二进院落的正房、两侧的厢房,都是展室。第三进院落,也就是后院的正房和厢房,主要用作多功能厅。“这个院落,门楼、影壁、垂花门、正房、倒座房、厢房等结构完整,较好地呈现了北京四合院建筑的特点。”古建专家马炳坚介绍。
博物馆分五个展区:东四印象展区、印象瓦舍展区、文化探访展区、文化交流客厅、历史文化实物展区。
东四印象展区在西厢房,通过视频、文字等,介绍了东四地区整体的历史和文化。包括串联起东四文化景点的东四文化探访路,以及老字号、老北京小吃、胡同的人文风景、北京声音、孩子们的胡同等板块。文化探访展区以视频的形式,介绍了博物馆修缮的过程及东四地区的历史文化。
门墩儿、老衣柜、博缝头、鱼缸……历史文化实物展区设在东厢房,展示了胡同居民捐赠的老物件,以及东四街道开展周末卫生大扫除清理出来的老物件儿等。
74岁的杨世明捐赠的已有百年历史的“老米”,让人印象深刻。“中药里有‘焦三仙’,其中一个就是炭化了的大米,有养胃、助消化的功能。我祖上有人在粮仓干活,我妈妈胃口不好,就拿一些炭化了的米给她。这米一直放在一个皮箱里,搬家的时候翻出来,我们都不知道是干嘛的,问我爸爸才知道的。”杨世明说。
听说街道建博物馆,杨家大哥让杨世明代表全家,捐献“老米”,让更多人了解胡同历史,了解东四地区南新仓等历史遗迹。展柜里,被放在首饰盒大小的盒子里的“老米”,黑糊糊一团,仍能清晰地看到米粒的形状。
东四胡同博物馆只是一个“索引”,活的“博物馆”是东四三条至八条胡同。这一片区,2015年被国家住房建设部和文物局评为第一批全国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崇礼住宅、宝泉局东作厂、恒昌瑞记、绵宜宅、四大恒……深厚的历史文化、古老的四合院建筑,都在其中。
“我们是按照高标准、原工艺、原规制、原材料修缮这处四合院的,台阶石、柱顶石、大门,包括一些原始的柱子,都原样保留。想让观众知道,修缮不是和大泥、起大砖,让大家看到,老城保护保护的是什么东西。”东四街道办事处主任张志勇表示。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