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皇城根探古井 倾听千年岁月流淌
2018-10-17 11:48:54 来源:钱江晚报 已浏览次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杭州人对井有一种特殊的情怀:不只用于吃、喝、洗涤——零星散落在巷坊里的古井,更是街坊邻里间的纽带,让那些古老的故事得以流传。上周末,钱江晚报170俱乐部主办的“走读杭州”秋季版第二站继续出发,以胡雪岩故居为起点,在太庙一带昔日的皇城脚下,聆听隐藏在幽静小巷里各式水井的趣闻轶事,感受前世今生的岁月变迁。
探访古井,都有趣闻轶事
旧墙屋瓦,宿昔繁华。元和宝街相连接的牛羊司巷里,有一口义井保存得最为完整:井圈上小下大,井台用石板铺成,靠墙还砌了一排护墙石板,井圈上镌刻的“牛羊司巷义井”六个字较为显眼:南宋时期,牛羊司为管理皇帝用膳和祭祀用牲口的专职机构,小巷也因此得名。
79岁的夏培庆祖辈都生活在这里,特地来现场和大家互动。他说,井水冬暖夏凉,居民洗衣做饭靠的都是这口井。“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原先的杭州筷子厂就在这里,生产的是天竺筷。工人们取井水用来浸毛竹洗筷子,场面很壮观的。”
转入金钗袋巷,沿街相隔不过数米远的两口义井处,仍有许多居民拿着脸盆聚在一起洗衣服。上羊市街社区卫生委员郁淇告诉记者,街道对每口井都做了相应的保护,除去盖起来已经不使用的,上羊市街社区目前进行保护的有8口,街道每季度都对井周围的下水管道进行排污冲洗,以防止水管混接处的浑浊物影响水质,还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发动年轻人一起保护。
穿过丁衙巷、十五奎巷…一路寻访。短短八十米的井弄里,就分布着三口古井。位于井弄3号的顶针井井圈两侧各有一个小洞,生活在这里的老人说,是旧时为了挂木棍以吊冰西瓜而用的。
保护家底,别被时光消磨掉
井的形状也各有不同:御街二十三坊的第一条坊巷前有一口三眼古井,叫状元井。“街坊里流传,明嘉靖年间,巷人多习骑射,科举考试时一举得十人。传说当年的十名武魁都喝了这个井水后中了状元,所以叫‘状元井’。” 73岁的紫阳街道民间古井协会副会长宁国良笑着说,“去年年初,太庙和十五奎巷两个社区共同自发成立了民间古井协会,协会目前有会员23人,成员都是井长。”
此外,协会还特别编写了《坊巷古井名录》,以南宋御街·二十三坊为线索,细数了脚下古井的“家底”,以作保护纪念之用,“例如宝成寺义井,便是吴越国王妃仰氏为了庙里的僧人和周围老百姓而建的。现在附近居民在井前特意放了两个水盆,用来测水质和让周围流浪猫等小动物饮用。”
“我们这个年纪的人从小在井边长大。”孙永斌幼时家住皮市巷,上八眼井是他童年玩耍的地方,两次井文化走读活动他都来参加,“最初我们打水用的都是橡皮绳,一两个月还得断一回,现在的材料可结实多了。不过,现在还在用井的都是年纪偏大一些的人,估计年纪轻的图省力,脏衣服丢进洗衣机也就完事了。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这份杭州情怀能传承下去,而不是慢慢地被时光消磨。”
责任编辑:思思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