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炳灵寺石窟今年连遭暴洪灾害致多处损毁

  甘肃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贺延军10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披露,今年7月以来,世界文化遗产炳灵寺石窟遭遇四次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多处窟区进水,局部壁画被毁、佛像淹没,遗产环境、文物本体、基础设施等受到不同程度损毁。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小积石山大寺沟,黄河北岸峭壁之上,开凿于西晋初年。石窟由下寺、洞沟、上寺三个区域组成。现存窟龛216个,造像815尊,壁画912平方米,各类佛塔56座,馆藏文物438件。2014年6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贺延军介绍说,7月22日深夜,石窟所在区域突降暴雨,局部降雨量最高达160毫米,引发山洪泥石流灾害,导致炳灵寺石窟第191龛明代壁画彻底损毁,损毁壁画面积5.6平方米。此外,安防监控、监测预警系统受损严重,上寺监控光纤、光缆彻底中断致设备瘫痪,大量监测数据丢失。景区多处山体滑坡、山石坠落,环形路、护栏多处被砸毁,通行受阻。
  
  8月1日、8月9日和9月2日,炳灵寺再次遭受三次强降雨袭击。
  
  据统计,强降雨致石窟底层6个窟龛、50尊摩崖浮雕造像、10座佛塔受损,其中,第39龛积水深1米,龛内佛像完全浸泡在水中。第134—144窟窟前积水深半米,佛塔塔身及以下浸泡在水中。第171龛唐代弥勒大佛被雨水冲刷严重。
  
  记者近日在炳灵寺石窟看到,第132窟、144窟、147窟内出现渗水潮湿现象,红砂岩石雕像经过雨水浸泡、淋湿受潮,引起泛碱、风化、霉菌病害。二层栈道之上不断有雨水沿岩体夹缝流下,冲刷、浸湿处在下部位置的摩崖雕像,第96—129窟区域的石雕造像受损最为严重。
  
  “今年连续降雨持续时间长达两个月,造成石窟关闭一个月。”贺延军说,每次强降雨过后,工作人员都通过水泵抽积水、开挖排洪沟、清淤泥积沙、装沙袋筑防洪墙等措施抗洪抢险。但是窟区湿度过高,岩体持续渗漏积水,部分洞窟和佛像开始长青苔,文物本体保护和修复面临巨大难题。
  
  目前,窟区1公里区域内沉积泥沙量达到20万立方米,排洪沟河床不断抬升,严重威胁炳灵寺石窟的安全。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