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博物馆观众创新高 国庆迎客58万人次

  

      到博物馆过个清爽文艺的小长假,成为愈来愈多市民和游客的出行选择。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成都市各大博物馆的人数再次创下新高,其中,市属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永陵博物馆、成都博物馆观众人数共计超过58万人次。门票降价惠民、展馆延时开放、展览吸引力增强等多重因素助推了博物馆热。
  
  展示盆景与非遗 杜甫草堂游客增4成
  
  黄金周期间,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七天共计接待游客200177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9.33%。这20余万人次仅仅是游览杜甫草堂博物馆的人流量,游览浣花公园的游客尚未包含在内。
  
  为何杜甫草堂博物馆的游客增长如此之多?据杜甫草堂博物馆相关人士介绍,黄金周期间,在成都杜甫草堂大雅堂,10月1日-7日上午,每天一场苗族主题演出,苗族古歌、跳芦笙、苗族童声合唱、苗族风俗舞蹈,观众可以在草堂感受苗族风情与苗族文化。草堂诗书画院与艺术中心内,以静态图片、实物展示和动态传承人现场演示结合的方式展示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观众还可以与非遗传承人互动,共同参与非遗工艺制作。
  
  成都杜甫草堂是川派盆景艺术发展的重要传承地,黄金周期间,第二届“草堂杯”暨杜甫草堂第四十六届盆景艺术展也在草堂拉开帷幕,展出盆景200余件,成都、自贡、江油、德阳等地都有精彩作品参展。还有优秀盆景技术师现场技艺展示和盆景作品创作。
  
  武侯祠寻古 石门汉韵展现书法演变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今年十一黄金周七天共计接待游客192111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9.01%。
  
  黄金周期间,《蜀道寻古 石门汉韵——汉中石门十三品拓片精品展》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绿雨轩展厅举办。本次展览通过石门摩崖、汉上名拓、武侯故道三个单元,集中展示了汉中市博物馆馆藏的摩崖石刻拓片精品,让观众亲见我国书法由篆到隶、由隶到楷演变的历史轨迹,吸引了众多游客欣赏。
  
  成都永陵博物馆2018年国庆7天假期,文物保护区、综合馆展厅共计接待观众8331人次,较2017年增长29%。
  
  在每日限流2万人的情况下,成博共接待观众超过13万人,16位讲解员为上万观众提供了67场免费讲解服务,配套举办了23场社教活动。
  
  金沙遗址入馆人数创新高 黄金面具吸引游客
  
  截至昨日下午5点,国庆期间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入园人数为5.6万人次,比去年的4万人次增长了40%。据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相关人士介绍, 10月3日,该馆的入馆人数超过2万人,相当于去年同期人数的2倍,创下历年来除金沙太阳节外单日入馆人数之最。
  
  黄金周期间,《金色记忆——中国14世纪前出土金器特展》是观众到金沙的必去地点之一。这场被称为“史上规模最大”金器展的展览,以多域的视角和宽广的年代跨度,为观众呈现出一部黄金里的璀璨历史。长假期间,金沙推出每天两场的公益讲解,为观众讲述展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魅力非遗·神韵金沙——天府非遗展”也是假期金沙的一大看点。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成都漆艺、蜀锦织造技艺、蜀绣、瓷胎竹编……这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富有成都区域文化特色,又彰显天府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欣赏。
  
  延时开放、惠民政策助推博物馆热
  
  去年十一黄金周与中秋节重叠,共放了8天长假,而今年十一黄金周只有7天,但成都各大博物馆人数却相比去年同期有了大幅增长,记者采访了解到,除了因为各大博物馆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外,我市实行的博物馆延时开放、增加免票人群等惠民政策,为助推博物馆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去年起,我市市属博物馆统一执行延时开放,武侯祠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夏季时段开放至20:00,冬季时段开放至18:30。成都博物馆夏季时段开放至20:30,冬季时段开放至20:00。
  
  今年5月18日起,成都的五大博物馆推出“馆长讲解日”活动,在每月的第一个星期二,由博物馆馆长免费为馆内观众答疑解惑,此举为全国首创。今年10月2日,适逢星期二,各大博物馆都举行了精彩馆长讲解日活动,在武侯祠博物馆,馆长助理梅铮铮的精彩讲解赢得了众多粉丝。
  
  今年5月1日起,成都市文广新局各直属博物馆——成都博物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永陵博物馆,进一步扩大文化惠民活动范围,同时有四大博物馆扩大免票范围。例如,以往本市60岁以上老年人黄金周需购买半票,现在黄金周也可免费领票入园。
  
  此外,从今年十一开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下调了门票价格。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全票降为50元/人次,半票降为25元/人次。金沙遗址博物馆门票降为70元,其中学生票35元。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