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玉衣片浅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早年去西安旅游,收集到玉衣片20多片,其中有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菱形等多种造型。每片四角均单面钻孔如马蹄形,大部赠送友人作标本,仅余八片。通过学习所知浅叙对古代玉衣片的认识。

 

  春秋战国时死人入葬时就开始使用“缀玉面幕”和“缀玉衣服”,《收藏快报》第186期图片鉴定栏目中介绍了一件“战国时期完整的青玉缀面玉面幕”,是一件尤为珍贵的罕见资料。

 

  自西汉始皇帝和贵族朝臣死后均用玉衣作殓服,当时可能均用金丝所缕 但广东西汉南越王使用的是丝缕玉衣 ,称为“金缕玉衣”,又称“玉匣”或“玉”,可能是从春秋战国的缀玉面幕、缀玉衣演化而来。玉衣,殓服习俗一直延续到东汉时期才被魏文帝曹丕废除。因当时盗墓成风,取尸骨玉衣火焚熔化取其金银。当时使用玉衣有严格规定,皇帝用金缕玉衣,王侯、列侯、始封贵人、公主用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用铜缕玉衣。

 

  据统计全国已出土完整玉衣20多套。1986年河北省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和窦官墓出土的两套最为完美,是西汉较早的金缕玉衣。玉衣的组成是由头部、上衣、裤筒、手套、鞋子组成,分别用2498和2160块玉片连接而成。

 

  全国古玩市场开放后,有时能见到零星的玉衣片,但玉材混杂,有和田白玉、有蓝田玉、岫玉、水苍玉等,大部均有不同程度的钙化。随着爱玉藏者渐多,目前连玉衣片也有仿品出现,多用废玉片边角料加工,化学剂做旧,哄骗藏者。但鉴别也很简单,行家一看便知,仿品表皮干枯,无沁色,无包浆,与自然钙化有别。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