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玉器金属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此器质地为黄玉,其色均为沁后之色状。器物以兽首龙为主,其背下部背一只小似不成比例的鸮。应为龙凤佩的一种特殊组合的样式。此器特征突出:1、龙双耳直立,耳根内侧琢深槽。2、双目圆凸。3、龙头尖小,龙身圆硕。4、合体龙凤,一大一小,一高一矮。5、孔缘边棱规矩陡利。龙的主要特征在于圆目与硕体之浑圆。鸮的主要特征在于胸、翼、尾上的线棱,或平行,或放射状。构图运用夸张、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段,龙凤结合,一实一虚,一近一疏,可亲可威,达到艺术与神念的极为神秘而玄奥的极致境界。

 

  此器最典型的受沁特征,就是金属沁。

 

  1、玉表上从上至下的黑色条纹,均是金属黑色颗粒或分子侵蚀入玉表之内而形成的黑色。2、桔黄色处应是水锈之沁色。

 

  3、此器上的沁孔较多,尤其弥集在黑色条纹带上或附近。

 

  4、沁孔状态,为自然沁状,非人为人工喷射所为。有如下诸种微妙的特点:

 

  孔内除氧化的黑色青铜颗粒外,尚有多种其他物质。

 

  孔内有自然腐蚀而形成参差状的玉质纤维体,人工喷射的孔内光滑空阔,除单纯的喷射物,再无他物。

 

  孔内为空洞的大肚状,这是自然腐蚀的水溶之状,人为喷射无此状。

 

  孔内均有茸状的古玉分泌物,或浆体,有的浆体已弥于孔口,成为壳状,或白色点状。人为此状,只能涂粘着物,而浆体晶莹透明的滋生状态,效仿无能为力。

 

  5、钻孔的壁面上,龙耳的内凹处与鸮尾的凹窝处均有自然之沁孔。

 

  6、尤其在玦口之内1 3厘米处布有多处自然沁孔,而且沁孔均为垂直洞入的状态。沁孔如此深入到玦口之内,说明侵蚀物侵蚀之深重,侵蚀之自然与真实可靠。如果是人为钻孔,其孔大多应有机械钻的圆状,而玦口内之沁孔大小不一,形状不同,自然而然。如果是人工喷射所为,喷射工具应从玦口外侧边缘向玦口的内壁上斜射,其孔口均应是斜向冲外的,而此玦口内的沁孔却是垂直腐蚀洞入,足见沁孔形成之自然而然,时间悠久。

 

  研究观察玉器上沁孔的分布与特征,是辨别其真伪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或环节。玉器上在不同位置或多个侧面出现自然沁孔,足以证明其为远高古玉器真品。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