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印纹硬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印纹硬陶是用含铁量较高的粘土制作,表面拍印几何图案,烧成温度比陶器偏高,一般呈紫褐、灰褐或者黄褐色。烧结程度高的印纹硬陶器皿,以手指叩击可发出金石之声。印纹硬陶器始见于江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商周之际印纹硬陶在江南一带得到了较大发展,直至原始瓷器普遍得到施用的汉代,我国江南地区仍有印纹硬陶存在。印纹硬陶器物之时代特征明显:夏商时期之器物胎质较粗,主要纹饰有云雷纹、叶脉纹、方格纹、曲折纹和回纹等;西周时期之器物胎料较为精细,制作工整,纹饰突破了单一性的状态,出现了二种或三种纹饰复合于一件器物之上的特征,其时主要的纹饰有:云雷纹、方格纹、回纹、曲折纹、菱形纹、波浪纹、夔纹等;春秋战国时期之印纹硬陶胎质精细,制作精良,器物露胎处光滑平整,呈紫褐、红褐和灰褐色,其纹饰除沿用西周器物之纹饰外,出现了席纹、大方格纹和布纹等新的纹饰。

 

  如图所示,这是笔者于2005年在温州参加学术会议时,得闲从当地古董市场淘得的一只具有春秋战国时期印纹硬陶典型特征的器物。该器物敛口薄唇,圆口鼓腹,圜底内凹,两侧附以一对随手捏制的器耳,耳上之器口饰有弦纹五道,耳下至圜底均为细席纹。其高为5厘米,口径为10厘米,最大腹径为11厘米,品相完整无缺。唇口露胎处,颜色呈黄褐色,以手指轻叩之,可闻金石之声,说明其烧结程度较高。胎质较为精细,器物成型规整精美,腹壁席纹清晰,唇口五道弦纹平直整齐,整器给人以质朴无华、粗犷雄健的原始自然之美感。细观该器物胎壁厚度较为均匀,造型圆正,特别是其唇口光滑圆润,由此推断:此器当先由泥条盘筑,再由陶车轮制成型。再观之器物之内壁,可见一些凹凸不平之圆凹痕迹,此当为当时陶工用一种蘑菇形“手抵”抵住器物内壁再用陶拍拍打器物外壁的席纹而留下的印记。总而言之,这是一件具有典型的春秋战国时期印纹硬陶制作工艺和器型纹饰特征的珍贵器物。

 

  温州古称东瓯,最早的先民史称“瓯越”人。瓯字从瓦,说明瓯越先民素来擅长制作陶瓷瓦器。从当地出土的陶器和原始瓷器分析,该地瓯越先民早在新石器晚期至西汉就已掌握了陶瓷的制作技术。根据以上的讨论分析,联系以温州为中心的瓯越先民擅长制陶的历史背景,我们有理由判定,笔者手头的这件发现于温州具有原始古朴风格和鲜明时代特征的印纹硬陶器物应当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瓯江流域的东瓯先民的历史遗物。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