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医学贡献的主要表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为南北朝时期道教著名的思想家、医学家、博物学家和书法家。其一生笔耕不辍,著述颇丰,撰写了大量重要的道教著作,并在天文历算、地理方物、医药养生、金丹冶炼等方面都有论述。

 

  在医药方面,他的《本草经集注》、《肘后百一方》、《陶隐居本草》、《药总诀》及化学制药的《集金丹黄白方》、《合金丹诸法节度》、《太清诸丹集要》等重要著作,对后世本草学、针灸学、化学、冶炼学的进展具有积极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治病辨症方面,他提出因人而异,即男女、老幼、虚实、环境的不同,病因、病理就有很大区别,应采取相对的诊断及治疗。对药物上的区分,他首次将《神农本草经》中的365种药物的上、中、下三品的分法,改为按照药物在自然界中的属性进行划分,即为玉石类、草药类、木质类、虫兽类、果蔬类、米食类、有名未用类七大类。

 

  同时他又把药性酸、咸、甘、苦、辛五味,更细致地区分为寒、微寒、大寒、平、温、微温、大温、大热八种。他的这一举措被誉为“对五世纪以前药物学的一次全面综合和总结”。唐代官修本草《新修本草》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分类法,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本草经集注》是陶弘景在长期采药、用药实践基础上完成的。他将《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共计七百多味药加以汇总和区分,完成并分类为药物炮制和配制方法、诸病通用药、中毒解救法、服药后的宜忌、药物不宜入汤酒、药物畏恶等七情和四季药物相使等。

 

  此外,他提出“诸病通用药”名目,并列举出80余种疾病的通用药物,这不仅给医生处方用药带来方便,而且开创了按药物主治作用进行分类的先例。同时他还规定了丸剂、散剂、膏剂、汤剂、酒剂的制作规程,考订了药用的度量衡。

 

  陶弘景辩证的药学思想极大地促进了传统药物学理论的发展,他的本草学成就在我国本草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