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者如玉 浊世独存

  近年来人们消费能力的提高,文化品鉴水平也随着物质生活水平而提高,传统的食、衣等礼物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大众消费位位、设计新颖的珠宝饰品成为年轻人群的最爱;而今年来风头日盛的和田玉饰品则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田玉以其温润清凉的外表,沉积千年的文化底蕴,清白如一的艺术秉性成为馈赠,收藏的首选佳品。

  中华祖先爱玉,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稀有或色泽美丽的外观,更是因为玉凝结着人们在多年的历史征程中所孕育的:中华民族的人格,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历代先贤名家的道德淬炼。这样的精粹,传承千年,并且影响着一代代后人。

  陶渊明正是文学史上一位如孤高如菊,清白如玉的名士代表。他是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诗人,开创了田园诗派。他的田园诗特色,在於诗中有浓厚的田园生活的气息,贴近劳动人民的生活,并且散发出如同玉一般浊世独清,傲霜斗雪的品质。

  陶公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高尚品德,不同流合污的气节,甘於贫贱的情操,结后人树立了榜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也正是玉美的“人化”,它象征高尚的人格,君子的气节,优秀的品德,以及生活的理想,玉的美在深化着人的灵魂。有人就曾经这样说过:读了陶渊明的诗,能给人一种力量,可以抗拒浊流,使「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

  中唐诗人白居易,非常敬仰陶渊明的为人。他曾去拜访陶渊明的故居,写下了《访陶公旧宅》这首诗。以“尘垢不污玉,灵凤不啄腥”,颂扬陶渊明高尚的人格。

  陶渊明在隐士生涯中,与菊花结下不解之缘,他在《归园田居》里就写道“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意思是园中的小路已经荒芜,却喜先前种下的松和菊还在。

  菊是四季花中开得晚的一种,其时众芳摇落,万木凋零,“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只有菊花在那萧瑟的秋风中傲然怒放、凌霜盛开,为冷寂荒芜的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无疑会令人想到孤标傲世、高洁劲节的君子之德。这也正好与陶渊明的人格一致:他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愿与污浊官吏同流合污,为保全心性毅然辞官躬耕田园,表现出不羡慕荣利,志存逸士之节的品格。

  而在地质变化中饱受冲刷的和田玉,正如花中之菊,一般,山岩崩塌,流水冲积,无法改变其温润致密的本质。古代“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与玉比德焉”,并以玉的温润色泽代表仁慈、坚韧质地象征智慧,不伤人的棱角表示公平正义,敲击时发出的清脆舒畅的乐音是廉直美德的反应。现代人们也喜欢以佩玉护身,明志,以古人的品德来约束自身,达到自勉自励的效果。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