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化中玉的主要功能——以玉通神
2018-01-22 16:46:54 来源:玉满斋 已浏览次
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的玉器都有一种图腾崇拜,这种强烈的图腾崇拜跟人的早期精神追求有关。我们看当时的很多玉器,完全看不懂。今天无论多少学者,下多大精力,苦苦地去追求,得到的答案往往不能统一,各说各的。但有一个意见大致都认同:当时的人一定追求精神上的享乐。
早期人类的生活比较单一,跟今天不一样。今天可以去旅游,去滑雪,去听音乐会,去会朋友,各种事很多。古人没有,一天就为一件事——吃,就是想如何生存。他们的生存环境比较单一,又很恶劣,经常面临着自然灾害、凶猛的野兽等等。他们不能解释自然现象,比如打雷打闪,今天谁都了解打雷打闪是怎么回事,但古人一看到这些,就非常害怕,可能有一个人被雷劈死了,其他人就会产生巨大的恐惧,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那么当恐惧发生的时候,什么能给人以安慰呢?古人偶然发现,手里攥一块圆滑的石头,我们姑且称之为“玉”的石头,情绪就会相对安定。其实今天也是这样,当你激动、害怕、愤怒,情绪比较激烈的时候,手中抓住一个圆滑的东西,就会获得适度的安定,这是今天残留的痕迹。我们可以回想自己是否有这种情况。那么,当早期人类把一块玉抓在手里的时候,忽然发现这块玉有极大的精神作用,这就是玉带来的原始的精神上的好处。
玉,最早是被巫用来通灵的。巫要跟神去沟通,中间要有一个媒介,是什么呢?就是玉。《说文》中有这样的解释:“灵,灵巫也。以玉事神。”“灵”就是一个巫师。我们今天说:“这事儿灵不灵啊?”也是这么来的。再比如《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有一块“通灵宝玉”,整部书里的人物身世、关系,都围绕着虚构的一块玉来展开。
清代有个人叫段玉裁,他对《说文》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巫能以玉事神。”就是说巫用玉跟神沟通,玉成为一种道具。玉是神的物质表现,神又是巫的精神体现,玉、巫、神在这里三位一体,营造出神秘感。当对这个自然世界知之甚少的时候,当不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时候,古人宁愿相信神的存在。
红山文化中,有一种箍形器,它是中空的,没有底。箍形器在红山文化中有很多,学者对它的用途解释不一。我刚才说了,历史上有很多东西,今天没有办法准确解释它是干什么用的。有学者认为它就是一个发箍,没什么复杂的,跟今天女孩子头上的发箍一样,只不过那个箍特别大。我们看到的箍形器都很粗,很大。如果把头发通过这个箍伸出来,会显得非常夸张。而恰恰原始的巫就运用了这种夸张,使他显得能够通神灵。相同的情形还有印第安人夸张的羽毛头饰,都是精神上的一种暗示。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