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东宁市两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

  
87408190.JPG
  
  专家们对东宁市旧石器考古调查采集的标本进行观摩。 刘锡菊 摄
  
  27日,黑龙江省文化厅发布消息,经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王幼平、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乔梁、河北师范大学教授谢飞等10余名旧石器专家,对东宁市旧石器考古调查采集的标本进行了观摩,对部分旧石器遗址进行了现场考察后给出的论证结果是:部分石制品属于两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物,也就是说东宁市两万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这一论证也将东宁的历史由原来距今五千年的团结文化向前推至距今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据了解,为摸清长白山脉北段旧石器工业面貌,由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学院、牡丹江市文物管理站、东宁市文物管理所共同组成的考古调查队于2017年至2018年间在东宁市境内的大绥芬河、小绥芬河和老黑山河两岸发现了一批新的旧石器地点,采集了900多件石制品。这些石制品具有明显的石片、石叶和细石叶工艺的特征,经与会专家讨论,这些石制品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年代距今2万年左右或者更早,大幅地延长了本地的历史根基,增厚了文化底蕴,填补了区域性的文化空白。特别指出的是,这些石核、石片、石叶、细石叶、刮削器、尖刃器和砍砸器等发现,说明该区域的石器技术与华北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
  
  高星说,这些发现为研究旧石器时代晚期以来史前人群在该地区的文化技术发展和生存适应活动,以及整个东北亚人群的迁徙、交流和互动提供了基础材料,为将来开展系统性的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与会专家还一致认为,这些发现对当地文化、社会的发展,对开展科普和历史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具有重大的意义。这项发现的论证结果和后期成果的发表将极大地提升东宁地区的知名度,为当地打造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并助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黑龙江省文化厅文物保护与考古处调研员吴疆说,此次考古发现预示着未来新的发现和研究潜力,学术与文化建设的前景十分光明。因此今后还将进一步开展调查,对采集标本进行系统研究,并选定遗物遗迹丰富、有地层和代表性的遗址,开展深入的发掘工作,以解决埋藏、时代、技术特点和类型组合等基础问题,为将来开展更加系统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