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大老碗:黄土坯的布碗
提起陕西人公式饭,首先想到的画面是:一面阳阳坡的土墙,一个青花瓷的大老碗,一碗调着油泼辣子的燃面,一位靠墙圪蹴的汉子,正在挑起筋道的面条,有滋有味地吸溜着。那个香劲,没吃都觉得过瘾。
外乡人都不会理解,为什么陕西人吃饭喜欢蹲着吃?
其实这并不难解释,先看那个碗你就会明白三分。
陕西人用的碗大部分是“布碗”,即采用黄土坯烧制而成,直径从三寸到十几寸不等。这种“布碗”烧制工艺简单,以粗瓷为主,表面上釉,多为黑色或黄色、绿色,画有蓝色纹饰,以“富贵吉祥”、“牡丹花开”、“招财进宝”等图案和文字寓意五谷丰登,期待有个好年景。泥坯是黄土,故而烧出来的碗颜色往往失去了本色,也就会黑不黑,黄不黄,绿不绿,蓝中带灰色。
黄土含沙质较多,不够细腻,为了结实耐用,做出的碗坯壁厚口深。用简单的工艺烧制出来,一个成品大碗往往要二三斤之重,所以在陕西八大怪里才会出现“碗盆分不开”的一怪。
除了民窑烧制这种大碗外,位于目前铜川市耀州区的陈炉古镇,有一批耀州窑,早在唐代就是都城长安的京畿官窑。这里烧出来的老碗“方圆大小,皆中规矩。击其声,铿铿如也;视其色,温温如也”。
陕西人吃饭时常喜欢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老碗会”。
夏天会在宽敞通风树叶茂密的凉爽之处,冷天会聚集到背风向阳的暖暖墙根,一个家族或一个生产队聚到一起,选择一个位置或蹲下,或把布鞋、草帽垫在屁股底下,久而久之聚集地周围也会放上一个碾盘子或碌碡,一边公式饭一边商量农事。
那为啥要组织这么个老碗会呢?据老人们说,以前兵荒马乱,人们往往正在吃饭就有乱兵闯入,抓丁抢粮。所以吃饭时家家都会派一个精壮劳力在门外看守,边放哨边吃饭,逐渐形成老碗会。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蹲着吃饭的习惯可能和陕西关中地区的饭菜简单有关。
我们日常以面、馍等面食为主,不需要另外配菜肴佐食,一碗端在手中,随便找个地方进食即可。另外关中人豪爽开明,各家饭菜公开,不虚伪、不造作,邻里之间亲密友善。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种碗太大太重,蹲下后胳膊肘正好撑在大腿与膝盖处,利用腿做支点,胳膊也不会酸困,是一种省力的手段,也是陕西人聪明才智的体现。
谁能拒绝这大老碗里的美食,谁又不愿意和实在的关中人打交道呢?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