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儿童歌舞剧从大山深处走上国家级舞台
2018-08-10 09:55:39 已浏览次
从大山深处走上国家级舞台
——青藏儿童歌舞剧《逐梦精灵》亮相第八届中国儿童戏剧节

在青海,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海拔3600米的大山里,有一个藏族村落——科巴,那里的孩子们平日赶牛放羊、干农活、挖虫草贴补家用,村里学校师资力量薄弱,长期接受外来教师支教;在西藏,日喀则拉孜县拉孜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十分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如何从大山里走出来,开阔为贫困所局限的眼界——文艺为山里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新窗口。
8月7日、8日,在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帮扶下,由青海化隆县热梦科巴艺术团的舞台剧《热梦科巴》和西藏拉孜县拉孜镇中心小学的《堆谐弹唱》组合而成的青藏儿童歌舞剧《逐梦精灵》,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儿童戏剧节,来自青海、西藏的孩子们用纯净的声音、洒脱的舞姿和表演,讲述他们如何走出大山、追寻梦想。
文艺扶贫 打开心灵的窗户
舞台剧《热梦科巴》的故事源于现实生活:来自北京、深圳等城市的志愿者放弃高薪工作,到化隆县金源乡科巴村扶贫支教,帮助山里的放羊娃走出大山……
热梦科巴艺术团艺术指导王洪波已在青海支教7年,最初看到这群孩子的场景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山里很闭塞,除了课本,孩子们不知道还有别的书,不知道火车、飞机、轮船,普通话也说不好。”更让人无奈的是,很多孩子根本没有机会走出大山,只能延续着父辈的生活。
2014年,在支教老师的帮助下,热梦科巴艺术团成立。拥有音乐和舞蹈禀赋的孩子们有了自己的组织,但要想走出去,仍然艰难。2015年,文化部艺术司关注到这群孩子和艺术团,启动了帮扶工作——支持热梦科巴艺术团到北京、香港、澳门演出,与当地学校进行文化艺术交流。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邀请该团创排的歌舞剧《热梦科巴》参加第八届中国儿童戏剧节交流演出,帮助该团提升艺术水平;积极促成艺术家走进科巴及周边开展指导、培训、采风和演出等活动;在保持该团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借助国家院团的力量,在编剧、导演、音乐等各方面给予智力支持。
文艺扶贫不仅打开了孩子们的心灵窗户,也给艺术团带来很多变化。在先后参加艺术团的近50名学生中,目前已有学生进入西宁艺术剧院,并被送到西安艺校培养。“在艺术团4年里去了不少城市,认识了很多帮助我们的人。现在,我也考上了艺校,走出了大山。”14岁的东智才让说。
深入西藏 了解山区孩子的梦想
“骏马配宝鞍,策马奔驰在草原。少年多才俊,执笔扬鞭走天涯。扎念琴声悠扬,堆谐舞步欢快……”来自西藏拉孜县拉孜镇中心小学的23个学生带来的堆谐弹唱表演,仿佛把大家带到了青藏高原。
此次来京演出缘于一次采风。2017年6月,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优秀青年导演、演员杨成随文化部国家艺术院团采风团赴西藏进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风实践活动。在拉孜镇中心小学,杨成被一群孩子的质朴表演所震撼。有感于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山外世界的渴求,杨成回京后第一时间向剧院领导进行了汇报。剧院领导高度重视,不仅选派导演对他们进行指导,更邀请他们参加第八届中国儿童戏剧节。
“孩子们连续坐了40多个小时火车,来到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舞蹈老师赤列加措说,“当地排练条件艰苦,有些孩子要走很远的路才能参加排练,有些孩子还有伤病,但都不能改变他们练好节目来北京演出的决心。”
据西藏自治区文化厅艺术处副处长高英介绍,这是西藏儿童首次来北京参加中国儿童戏剧节。“希望能让孩子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也希望通过戏剧节的平台,促进我们与其他民族文化艺术的交流,同时欢迎优秀的儿童剧创作者到西藏挖掘丰富生动的素材,创作出精彩的儿童剧目,展现西藏的新气象新发展。”高英说。
悉心指导 让孩子们成为戏剧节的主角
中国儿童戏剧节汇聚了众多国内外儿童剧专业团体,为了让青海和西藏大山里的孩子们在这个国家级舞台上不怯场、不逊色,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选派优秀青年导演杨成和何吉光负责排练工作,进行艺术辅导:针对《热梦科巴》,在最大程度保留原剧特色的同时将故事情节改编得更加紧凑;针对《堆谐弹唱》,根据曲目风格、舞蹈内容选取最恰当的两段表演作为《逐梦精灵》的开头和结尾,同时全方位提高小演员的艺术表现力。
杨成说:“从去年6月至今,我们一直努力促成孩子们进京演出,能有机会帮助青、藏的孩子们深入了解戏剧艺术、传承非遗文化,深感荣幸,也深感责任重大。”何吉光也被孩子们的原生态表演所打动,他说:“孩子们从条件艰苦的排练场地来到了戏剧节的大舞台,很不容易,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让整部剧的舞美灯光更具艺术性,让孩子们的原生态表演更具舞台张力。”
“在大多数贫困地区,思想观念落后是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文艺能给当地人们带来一种精神力量,从根本上改变现状。”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尹晓东表示,中国儿艺一直把对老少边穷地区儿童的艺术帮扶作为戏剧普及教育的重要部分,近年来,中国儿艺公益演出的脚步更是走遍了西部七省区。今年开启了“让边疆不再遥远”公益演出项目,将用4至5年时间走遍边疆重镇。与此同时,中国儿艺还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与戏剧教育相结合,让艺术走进校园、走到孩子们身边。
责任编辑:小悟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