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宿高速公路考古发掘

  泗宿高速公路全长91公里,途径泗县、灵璧、宿州墉桥区等县。2006年7月受省文物局指派,我所对全线进行了考古调查,发现战国、两汉至唐宋时期的古遗址、古墓葬27处。2008年3~9月,我所组织人员对全线文物点进行抢救性发掘,累计进行考古勘探60万平方米,发掘古遗址9000平方米,其中包括清理古墓葬130余座、水井40余眼以及古窑址、水沟、灰坑等遗迹,出土各类珍贵文物标本500多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古遗址
  
  在泗宿高速公路路基范围内发现多处汉一唐宋时期古遗址。其中灵璧县半店孜遗址是一处较为典型的汉代遗址,保存完好。在遗址内发现一处建筑基址,有基槽和排列相对有规律的柱洞,在其周围发现多处窄且直的排水沟。
  
  2、古墓葬
  
  本次发掘130余座墓葬,主要集中在灵璧县薄山墓地和泗县前李墓地,墓葬结构、形式多样,有砖室墓、石室墓、土坑墓三种。
  
  砖室墓:占总数1/5,均为中小型墓葬。多数被早期破坏,但从保存的结构看这些墓葬制作还是相当考究的,多由斜坡式墓道、弧形墓门、墓室组成。墓室长3.5- 7.0米,宽1.5- 2.5米,深2- 7米不等。保存完好的墓室内有随葬陶器、明器组合等。
  
  石室墓:多数用制作规整、考究的石板立放砌成石停。如灵璧薄山墓地M35是用多块厚度误差不到1厘米的石板砌成,在石板内侧见有朱砂痕。墓室内葬具、人骨已朽,葬式不详,随葬品规格偏高。
  
  土坑墓有二种形式:一种为口底同大,深度近5米;另一种带有二层台,深度最多2米。在随葬器物的种类数量卜亦有一定的差异.前者时代是属西汉中晚期.随葬品的数量及种类相较后者要多、丰富,一般是陶器或明器组合;后者随葬品单调,仅见2- 3件的实用品。这类墓葬的葬具基本为一具“木棺”,人骨保存较差。
  
  3、古窑址
  
  主要发现于灵璧薄山,计清理6座,时代为汉代。这些窑址分布在不足500平方米的范
  
  围之内,排列无序,方向不一,结构不尽相同。根据出土遗物分析,以烧砖为主,丫4室内有排列整齐菱形花纹砖。
  
  4、古水井
  
  此次考古发掘计清理水井40余眼,多在灵璧县半店孜遗址发现,水井可分为土井和砖井二种,其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深度2- 5米不等,井内残留有吸水器、铁钩等杂物。据井内所出遗物分析属于汉代。
  
  5、出土各类文物标本
  
  本次考古发掘出土文物种类繁多,有陶器、铜器、铁器、玉器、骨器、玛瑙器等数十个品种。在出土的遗物中以陶器为主,常见的有罐、壶、钻、鼎、灶、仓、井、豆、厕、箕等。铜器有镜、铃、印章、刷、钱币等。铜镜颇有特色,有神兽规矩五灵镜、昭明镜、日光镜等。其中一面镜上饰有青龙、自虎、朱雀、玄武、麒麟五种神禽异兽图案,外侧有一圈铭文带,上书:“尚方作竞其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寿而金石天之保兮”。铁器有剑、削、锌等,剑长0.7- 1.15米不等,部分铁剑的刃部还相当锋利。其他有玉蝉、塞、玛瑙器、蚌器、骨器等,虽数量不多,但对研究当时社会的丧葬礼制及墓主的身份提供了较为珍贵的佐证材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小悟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