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积极探索定向培养乡镇文化员
乡镇文化员定向班学生暑期在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黄田镇竹口村演出 张天宇 摄
近日,高考录取通知书陆续发放,在浙江,80名学生在收到高考录取通知书后也拿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他们在接受3年专业培养后将直接上岗,成为浙江省的乡镇文化员。
2017年,浙江省在全国开创性开展乡镇文化员定向培养工作,由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承担培养任务,学制3年,学生毕业时将取得大学专科(高职)学历。这80名新生是乡镇文化员定向班招收的第二届学生。
弥补乡镇文化员缺失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连接城乡、面向基层的关节点,在城乡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员作为提供服务的主体,其专业水准、工作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直接影响了乡镇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
浙江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工作人员汪仕龙告诉记者,浙江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特别是乡镇一级的文化管理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人员配备不足、专业能力不强、队伍不稳定等情况。“据统计,全省各乡镇文化员编制超过3200人,目前在岗的约2800人,存在缺口。此外,乡镇文化员中存在专业与岗位需求不对口、业务不精、长期派出承担其他工作、人员流动性强等特点,还有一些地方现有的文化员面临退休,招聘不到青年文化员,队伍青黄不接。”汪仕龙说。
为满足基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浙江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岗位急需一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受欢迎”的专业人才队伍。2017年,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文化厅共同发出《关于开展定向培养乡镇文化员试点工作的通知》,委托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定向招收了第一批乡镇文化员。“定向培养乡镇文化员工作事关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局,要努力把最优秀的学生充实到基层公共文化管理与服务队伍中来。”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叶菁在2018全省乡镇文化员定向培养工作座谈会上表示。
厚基础、重实践
“乡镇文化站由于编制所限,不能像省、市、县文化馆那样配备专业的音乐、舞蹈、摄影、理论研究等人才,要求乡镇文化员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基层文化工作。”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黄杭娟表示,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自承担乡镇文化员定向培养工作以来,多次举办了由专家、业内人士、教师三方参加的乡镇文化员培养工作会议,深入研究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带头人刘莉介绍,在课程设置上,学院采用“1+1+X”模式,培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培养艺术职业技能专长,同时培养多种现代管理素养,如视觉艺术、传统手工艺、非遗保护等。“除了学校课程,学院还聘请许多文化馆干部为我们开设讲座,帮助我们了解以后的工作方向和未来的职业发展。”2017级乡镇文化员定向班学生李彬琳说。
此外,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安排了丰富的校内外实践、寒暑期实践等,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群众文化活动创意、组织、策划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进入工作状态。李彬琳表示,他们在寒暑假期间曾前往浙江龙泉、庆元、泰顺等地的农村文化礼堂进行演出,还走进基层文化站、图书馆等实习,感受乡镇文化员的日常工作,很受益。
记者了解到,乡镇文化员定向班的学员大都来自浙江各县市,这些学员不仅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在实习中也踏实肯干。2017级乡镇文化员定向班学生胡璐璐去年寒假期间在泰顺县司前镇文化馆实习10天,对日后要走上的岗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乡镇文化员不仅要表演,还要具备编排等各种综合技能。”胡璐璐表示,实习期间能够感觉到乡镇文化员人手不足,非常乐意为基层文化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积极探索教学、招生模式
2017级乡镇文化员定向班学生张天宇的理想是当一名话剧演员,在父母建议下,他最终报考了乡镇文化员定向班。以前,张天宇对乡镇文化员一无所知,经过一年的学习和社会实践,他对这个职位有了全新认识。“能把自己所学的东西传授给群众,看到他们的文化艺术修养提高,很欣慰、很满足,将来能成为一名为基层服务的文化员也是挺骄傲的。”张天宇说,在实践过程中,他深刻体会到“自己缺乏传授教学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在招生和人才培养上也不断进行经验总结、反思与改进。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办公室副主任余绿荺介绍,2017年,该定向班面向艺术类高考学生进行招生,主要培养歌舞表演(音乐类)、表演艺术(影视表演类)两个艺术类专业学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工作岗位对艺术特长的需求,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相对较弱。鉴于此,该定向班2018年的招生类别由艺术类转为普通类,考生需要提前通过专业素质测试,测试内容主要为声乐(或器乐)、语言、形体、表演4个方面,再按高考成绩择优录取,招生计划也由2017年的50人增加至80人。
据了解,浙江省计划到2020年建成1万个以上高水平农村文化礼堂,覆盖全省80%以上的农村人口。“我们需要一支专业人才队伍让农村文化礼堂等文化设施‘活’起来、用起来,真正发挥作用,丰富基层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黄杭娟说。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