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江区庙山尖土墩墓发掘取得重大收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庙山尖土墩墓位于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云溪乡棠陵邵村,2017年9月接群众报警在庙山尖山顶发现盗墓,经衢江区文物部门实地调查,在山顶发现多个盗洞,并发现有木炭、印纹硬陶片、原始瓷片等遗存,确认庙山尖土墩墓被盗。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考执字2018第329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衢江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于3月21日起对庙山尖土墩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该墓为熟土堆筑的浅坑木室墓。封土呈馒头状,残高3.4米,底径25-30米。墓坑长14.3米,宽6.2米,深0.3米左右,南、北、东三面坑壁由鹅卵石垒成,坑壁外侧坡面用鹅卵石铺砌,墓底平铺鹅卵石。墓坑西端有墓道,长8米,宽3米,墓向朝西。该墓的墓室为两面坡的人字形木结构,形制特殊,分为前、后两室,前室宽4.9米,长3.5米,后室宽6.2米,长10.8米。

  

  该墓多次被盗,发掘仍出土了大量的随葬品,主要为青铜器、玉器,少量陶瓷器。青铜器包括剑、戈、镞等兵器和铜削等工具,及龙首形钩、铜泡等构件,铜钩饰有夔龙形扉棱,造型优美华丽;玉器以玉玦为主,还有璧、珠、玦形挂饰。

  

  根据出土遗物的器型和纹饰特征,该墓为西周早期越地典型的土墩墓;随葬的青铜器、玉器数量多,制作精美,显示墓主人应是越国早期上层贵族。

  

  墓葬规模巨大,是迄今我省已发现的西周早期规模最大的土墩墓;墓底平铺鹅卵石、墓坑外侧坡面铺砌鹅卵石的营建独特;两面坡人字形的木结构墓室为国内目前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人字形墓室,为绍兴印山越王陵的人字形墓室结构找到了渊源;土墩墓中发现大量青铜器和玉器,在我省已发掘的土墩墓中十分罕见。该墓的发掘为当地商周时期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宝贵资料。(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责任编辑:小悟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