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徽章的工艺、设计和文化传播

 

    世博徽章,作为世界徽章大家族中的一员,它不仅秉承了徽章“体积小巧,造型凝炼,主题直观,工艺精致”的特征,并且以其时代性主题和国际化背景吸引着广大徽章爱好者的目光。本文尝试从工艺制造,设计发展和文化交流三个方面来探讨以世博徽章为例的大型活动徽章的收藏、研究和传播意义。
  EXPO Badge , as a part of the world badge family, not only has the feature of “Small in volume, Simple in shape, Intuitive in theme, Exquisite in craft”, but also attract a large number of badges lovers eyes with its times theme and international background.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significance of collection, research, and dissemination from its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design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exchanges.
  虽然距离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的圆满落幕将近一年,但是世博余热仍或多或少地随着那些景观建筑、标志、吉祥物以及众多世博纪念品留存在我们身边。世博徽章是众多世博纪念品中最易于销售,最广为流通的纪念品之一。它以其小巧的携带体积、凝炼的造型设计、直观的主题传达和精致的制作工艺获得了从游客、工作人员到志愿者一致的追捧。本文主要从工艺制造,设计发展和文化交流三个方面来探讨以世博徽章为例的大型活动徽章的收藏、研究和传播意义。
  早在两千四百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徽章”这个词,并且诞生了现代徽章的原型——牌和符。《战国策·齐策一》中记载:“秦假道韩魏以攻齐,齐威王使章子将而应之……章子为变其徽章以杂秦军。”由此可见,“徽章”的最早功能是身份识别。此外,我国古代“徽章”主要还用作奖励和信物,流行在皇权贵族生活和军队管理之中。随着社会发展,现代徽章的用途更加广泛,内容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而现代徽章能够从某一角度某一侧面记录和反映了某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艺术、体育等等诸多方面情况,而其中很多内容可能是正史所记载不到的。正是这样的特点,使得徽章具有特殊的收藏价值。
  世博徽章、奥运徽章等大型活动徽章只是世界徽章大家族中的一部分,它们跳脱不出整个徽章制造工艺的发展。但由于其具有时代性和传播性的特征,因而能够不断激发徽章制造工艺的创新活力。
  从材质上看,早期的徽章多使用铜和铝材作为制作材料。如今的徽章,除了铜和铝,还可以用金、银、合金、钻石、玉石、陶瓷、珐琅、竹、木、树脂、塑料、亚克力、马口铁等等不同材料制成。从工艺上看,目前有手工雕刻、镂空、镶嵌、蚀刻、冲压、滴塑、覆膜、磨砂、电镀、印刷等等制作手段。由于目前徽章制作原料的取材广泛和制造工艺的手段多样,徽章的制作成本跨度也很大。以目前的工艺制造水平和成本控制来看,在世博园这类的大型活动场合中发售和流通的徽章,材质选择上主要以铜质、不锈铁质和马口铁质为主,制作工艺选择上以印刷、冲压、电镀等为主。但在特殊的礼宾接待或仪式庆典场合,也存在由贵重材料经手工制作的高档徽章作为礼物和纪念品。单从工艺价值上来看,这些高档徽章就已经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纵观世博会发展,世博徽章的设计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世博会视觉设计的发展片断。
  以徽章的造型发展来看,早期的徽章以圆形为主。如今的徽章造型则可谓千姿百态,有方形、矩形、菱形、椭圆形、星形、花形以及建筑造型和器物造型等等。以结构发展来看,从早期的单层结构发展到现在两层甚至多层结构,来体现相对丰富的视觉层次。此外还出现了可折叠的书型和可旋转的罗盘型等等。以题材内容来看,早期的徽章设计多数仅有纪念性的铭文而无图案,题材单一。如今的徽章随着商业推动,不仅图文并茂,内容也几乎涉及到大型活动的所有项目,既包括从标志到建筑等核心图形元素,也包括从本土文化到国际交流等周边文化元素。并且也伴随着从单枚徽章向成套成系列徽章,从国内徽章到国际徽章等多维度发展。而这些发展变化也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世博会视觉形象的发展过程由简单到丰富,由局部到系统的特征。

责任编辑:小旭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