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爱“伪好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什么是“伪好物”?

  简单的说,就是后来者临摹前人的作品,其中临摹质量还不错的作品,被称为“伪好物”。

  2、“伪”就是假吗?

  按照当下收藏圈里的理解是假的、赝品,但在这个展览中更准确的理解应该是“临摹”或者“仿”,但其实也是古人在当时作的假画。

  3、“好物”的原作还有吗?

  当然有了,这次台北故宫中也有被临摹的“好物”原作展出,另外在故宫博物院和辽宁省博物院也有收藏,其实国外的各大博物馆也收藏了很多我们国家的“好物”原作。

  4、“伪好物”这个词从哪里来的?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对于这个展览题目的解释中,说“伪好物”这个词最早是北宋大书画收藏家米芾看到一件传为钟繇《黄庭经》时的评价,他认为这件作品虽然是唐代的摹本,但是临写的非常好,当时就用了“伪好物”来肯定这件摹本的艺术价值。

  5、为什么会出现“伪好物”的画儿?

  古代包括今天,有些人有收藏的需求,可是原作也不知道在哪里,更重要的是没有经济能力,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找人临摹一张和原作一模一样的画。一来二去,一朝一代之后就累积了许多“伪作”,其中有很多是临摹的还不错的“伪好物”。

  6、现在看到的“伪好物”的画多出现在哪个朝代?

  明末清初的时候,那个时候兴起一股“古物热”的潮流,再加上当时商业经济其实比较发达,书画收藏的氛围和消费能力也日益增多,才出现了很多仿制古代绘画大师作品的作坊。

  7、“伪好物”中被模仿最多的题材有哪些?

  按照当时人的需求和审美,比较喜庆吉祥且祝福意味浓厚的画肯定是需求量最大的;人的好奇心总是很强烈的,所以宫墙外的人对于内宫妃子的生活非常稀罕,所以这类题材的也多;当然也有一些历史典故叙事性的画以及教育人们礼教伦常的画也很多。

  8、今天我们看到的“伪好物”中,哪些画家最容易为当作“范本”?

  其实唐宋元明时期的大画家基本上都有被“冠名”的“伪作”出现,比如李思训、刘松年、李公麟、仇英、唐寅、文徵明、沈周等等这些大家都是被临摹的范本画家。这次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展览中,临摹仇英作品的后来者就很多。

  9、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画“仇英”?

  青绿重彩,颜色漂亮,装饰性强,还有就是仇英作为“明四家”中唯一一个商业画家,画作流通比较多,也画了很多当权者和大众喜闻乐见的题材,后来的人也喜欢这些题材,就出现了众多临摹者。

  10、这次展览中提到的“苏州片”是什么?

  是对苏州地区商业性仿作的一种称呼,尤其是在苏州山塘街专诸巷和桃花坞一带聚集着一批民间作画高手,专以制作假画为业,所造假画统称为“苏州片”。

  11、除了“苏州片”,还有别的作假画的“外号”吗?

  当然有,今天的“天津造”、“杭州假”、“上海仿”,甚至是“香港造”,还有“绍兴片”、“广东货”、“河南货”、“江西货”等等,今天的假画作坊专业分区更加明晰,某一地区专门造某一个画家的假画,足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12、“苏州片”和别的“片”有哪些优势?

  那个时候吴门地区的画家多,并且商业还很发达,“货源”和“客户”都比较多,所以量比较多,流通也比较多;并且画家的水平还不低,还比较讲究文化内涵,所以质量也不错。

  13、“苏州片”和“伪好物”的关系?

  “伪好物”是对历朝历代以及各个地区中出现的还不错的仿作的统称,是一个大的范畴,“苏州片”就是特制盛产于苏州地区的仿作,但是现在看到的“伪好物”中,“苏州片”是其中较为优秀的代表,是其中的典范。

  14、“苏州片”的购买者或收藏者真的觉得自己买到的是真迹吗?

  毕竟都已经作古了,只能猜测了,大多数下单的人肯定都知道是临摹的,但是无奈眼力劲儿差的人大约会当成真迹收藏吧。

  15、“苏州片”值钱吗?

  反正也不便宜,虽然未必有原作值钱,但是“苏州片”中的“伪好物”也是价值不菲,至于具体的价格,就是仁者见者智者见智了。

  16、现在拍卖市场中“苏州片”多吗?

  多,基本上如果透透彻彻的研究了“苏州片”,那古代书画的市场流通领域内,你可以成为一个小专家了,毕竟知道什么是“假”才能知道什么是“真”。

责任编辑:小旭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