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我国主题性 油画创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莫伊谢延科 同志们 布面油画 190×160cm 1963-1964年 

  

  俄罗斯绘画,特别是列宾及巡回画派对我影响很大。在我10来岁时,就曾在昏暗的灯光下偷偷地翻阅过列宾的画册,只觉得他画的画和当时我们画的画怎么那么不同!并深深为他写实的技巧所打动,并从此立下了学油画的志向。在这之后直到入浙美读书,俄罗斯及苏联油画一直深刻影响着我。

  

  莫伊谢延科的作品以前多在苏联的《星火》杂志上看过,当时第一眼就被他的作品所吸引,主要是被他作品中强烈的形式语言所吸引。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造型意识,这造型被鲜明的黑白对比所烘托,具有强悍的视觉冲击力。他的作品最打动我的是画面的整体感,他对造型语言的概括,对黑白整体关系的处理,富有激情的用笔以及这些因素所综合呈现的画面气氛,深深打动了我。

  

  莫伊谢延科油画的感染力,来自于他对造型语言的深刻把握,这语言源于俄罗斯写实绘画的传统,来自于列宾、谢洛夫,同时也来自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表现性的语言,如阿尔希波夫、弗鲁贝尔等,并凝聚成了莫氏鲜明的语言特征。

  

  首先是强烈的造型语言,他的画面之所以黑白对比鲜明,是因为他主动抹去了中间调性的繁杂细节,抹去了那些过于质感化的物性因素,这使他的语言变得单纯而生动,并给他的用刀和用笔创造了自由的空间。其次,他的画面色彩浓重,由于他画面中常出现的大面积的黑白色块,使其整体的色彩语言显得凝重而厚实,笔刀并用的挥洒,更彰显油画语言的魅力。

  

  当今我国主题性绘画如火如荼,但常感今天的创作叙事性多于语言的表现性。而莫伊谢延科在主题性、历史性的创作中所表达出的对形式语言的探求,对我们今天有很大的启示。推出莫伊谢延科大型画展,对于推动中国油画在本体语言,特别是大型主题性油画创作语言的深化和出新将会有很大作用。

  

  (作者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小悟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