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物馆3件文物亮相《如果国宝会说话》
2018-08-02 10:21:09 已浏览次
原标题:湖北省博物馆3件文物亮相《如果国宝会说话》 揭秘国宝背后故事
“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持续走红的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获广泛好评,其中3件文物来自湖北省博物馆。8月1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了国宝背后的守护者,听他们讲述国宝背后的故事。

曾侯乙编钟(湖北省博物馆供图)
“华夏正音”曾侯乙编钟
据了解,目前我国有1.08亿件(套)馆藏文物。为让国宝“会说话”,由央视、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每集5分钟,以新视角、微表达、引人入胜的故事,讲述一件文物,让国宝“活起来”。
7月23日,第二季播出首日,就提到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这期节目很特殊,没有旁白和配乐,首次采用1986年湖北省博物馆、中国唱片总公司联合采录的“曾侯乙编钟原声”,包括敲响编钟“一钟双音”的珍贵瞬间。有网友评价,这是跨越千年而不朽的声音。
节目海报对曾侯乙编钟做了形象描述:它就是这样Duang的一声,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省博物馆馆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称,今年是曾侯乙编钟出土40周年,随着编钟一次次亮相国际盛事,演绎时代乐章,曾侯乙编钟作为华夏正音、中国之声的地位越来越受重视。

曾侯乙尊盘(湖北省博物馆供图)
曾侯乙尊盘的“前传”
另一件亮相《如果国宝会说话》的尊盘,同样来自曾侯乙墓。曾侯乙尊盘整套器物装饰纷繁复杂,穷极富丽,堪称出土先秦青铜器中最复杂、最精美的一件,代表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工艺的巅峰。
尽管湖北老人黄金洲耗费约20年以失蜡法仿制曾候乙尊盘,但事实上,由于尊盘多层透雕,表面彼此独立,互不相连,内层铜梗,参差错落。数不清的透空蟠虺纹饰,弯曲程度相当高,不管用何种工艺制模,都相当困难。加之出于保护国宝考虑,官方并未在实物上制模做真正意义的复制品。
方勤介绍,曾侯乙尊盘出土于曾侯乙墓中室,这里存放墓主人最重要的器物,包括曾侯乙编钟、九鼎八簋等。曾侯乙尊盘,尊与盘内都有“曾侯乙作持用终”七字铭文,意思是:曾侯乙永久享用。但盘内铭文“乙”字是打磨后补刻上去的,打磨痕迹清晰可辨。曾侯乙墓出土器物有“曾侯乙”铭文的有208处,仅此处是打磨补刻而来。
“之前的铭文是曾侯與”,方勤称,近年来,随着曾国考古的持续深入,曾国的历史序列基本厘清,研究得知,这位曾侯舆应是曾侯乙的爷爷。
方勤称,青铜器上改字的情况,大都出现在改朝换代、灭族之灾,把爷爷的名字改掉这种情况很罕见,推测可能是这件尊盘太过精美,在当时就是稀世珍宝,曾侯乙才不惜据为己有。

越王勾践剑 (湖北省博物馆供图)
被误读的“天下第一剑”
《如果国宝会说话》以“胜者为王”介绍越王勾践剑,并将越王剑与吴王剑对比,讲述春秋时代的最后绝响。
80后的省博文保中心副主任江旭东博士介绍称,越王勾践剑被赞誉为“天下第一剑”,与其工艺、主人身份和保存状况有关。越王勾践剑体现当时最高超的吴越剑工艺,同心圆剑首是迄今所见最精细的,菱形纹非常漂亮,剑格上镶嵌着蓝宝石、蓝琉璃、绿松石。其铭文明确提示,剑主人为一代霸主越王勾践。越王剑在多地出现过,但保存状况与这把相比逊色不少。
江旭东称,通过近年借助现代技术对越王勾践剑进行深入检测、研究,发现此前对“天下第一剑”存在诸多误读,譬如,此剑并非复合剑,而是剑身和剑刃一体铸造;此剑并非千年不锈,而是出土时锈蚀部位较小,程度轻微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海冰)
责任编辑:小悟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