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飞墨彩通灵之无上清凉

  桃李夏绿,竹柏冬青。此乃东方植被之表征。单独说竹,枝杆挺拔,叶片修长,四季青翠,傲雪凌霜,倍受中国人喜爱。竹是中国美德的物质载体,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与梅、兰、菊并称为 “四君子”,从古至今都是构建中国文化之重要元素。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艺术家丁飞近影
  
  古今文人雅士爱竹、咏竹者众多,为之倾注无数笔墨。春秋时期《诗经》中就有大量竹诗,直接或间接提及竹的有数十首之多。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子王徽之曾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以此寄表爱竹之情深。宋代画家文同善画墨竹,开创了“湖州竹派”,被后人尊称为墨竹绘画的鼻祖。好友苏东坡关于“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为千古墨竹画家所趋尚,传统绘画创作所遵循,他对竹之评价则为:“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元代画家李衍以画竹最为出名,并著有《竹谱》一书。明代才子唐伯虎,曾在一扇面上画竹,竹条斜出,枝密叶茂,意境幽深。众所周知,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擅长画竹,诗、书、画竹被誉为“三绝”,丰富多彩,独领风骚。他在《竹石》图的画眉上题诗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难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高度赞扬竹子中通外直、不畏逆境、宁折不屈、蒸蒸日上的品格与秉性。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以书法写竹,多写风雨之竹,发挥“写”的线条意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丁飞 烟云供养70cm×46cm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丁飞 竹密不妨流水过高山岂碍白云46cm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46cm×70cm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烟云供养 中国画纸本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山光物态弄春晖 中国画纸本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朱砂竹拟古抒怀 四联通景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无上清凉 此情无际 四条屏立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心经佛竹 中国画纸本
  
  时至今日,中国的画竹艺术仍保持长盛不衰之势头,当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论当代人画竹,吾首肯南京画家丁飞。丁师善于博采画 竹百家之长,师古而不泥古。这无疑是值得称道的。丁飞擅画“风、晴、雨、雪”之竹姿风韵,被誉为“江南当代画竹第一家”。丁飞画竹之笔法,看似简单易懂,实则蕴藏玄机。吾赏丁师画竹,研墨舔笔之时,气力涌自腰腹,运达指腕,虽有剑拔弩张之势,但下笔之时手不抖、笔不乱,起伏顿挫,活而不滞。他以线立骨,游刃有余;中侧互用,圆转自如;以书入画,章法十足,整个画面笔意贯穿、脉络相连,时而皴擦竹竿力透纸背,时而挑点竹叶如弹钢琴,屏息凝视,一气呵成,真可谓“成竹在胸”。其布局构图之巧妙,泼墨用笔之大胆,尽显一方大家之气度。丁飞笔下之竹,姿态优美,亭亭玉立,挺拔秀丽,婆娑有致,配以数行刚柔拙巧之书法,整个画面独具韵味,情趣盎然。当人们陶醉于丁飞的青青翠竹之下时,一种无限舒适和惬意便会油然而生。
  
  吾曾品丁飞之墨竹数年,今得知丁飞先生再将出版画册,赋小诗一首,与兄叙旧,遥祝。
  
  睦
  
  丁飞
  
  难相忘
  
  与竹执手
  
  日课风雨旁
  
  丹青墨朱砂绛
  
  情愫艺梦回宋唐
  
  闻蝉儿轻轻唱
  
  终不改布裳
  
  师心依旧
  
  仍南顾
  
  开心
  
  长
  
  丙申年七夕夜
  
  尹冰于北京二水堂
  
  艺术家简介
  
  一灯,本名丁飞,别署壳郎、丁飞牛屎,职业艺术家。
  
  崇尚自由笔法气韵生动,书画作品视觉审美当代,自成一格,作品为世人所重,广受追捧,广为美术馆、档案馆、收藏家私藏。现居南京/连云港云台山虚谷。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