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式拔河”押加:动如大象 气贯山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90公斤以上级冠军索朗仁增。实习生 白冰 摄

  

  押加,藏语称为“波浪聂孜”,意为“在大象的颈部竞技”。押加比赛动如大象,人们将两条腰带连在一起,模仿两只大象将长鼻子缠在一起相互拔拉以显示力量,故称“大象拔河”。由于在藏区最为普及,押加又名“藏式拔河”。

  

  在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中,押加比赛采用一根长绸带作为拉拽的器材,押加带两端的圆环分别套在两位竞技者的颈部,抽带从参赛者颈、胯下延伸出去。竞技者四肢着地,用以撑于地面,双方背对背,待裁判员发令后,向前方用力,以一方将置于两者之间的坠条拉过自己一侧的决胜线为胜利。

  

  来自那曲市代表队的索朗仁增是参加自治区第十二届运动会暨第四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押加项目的选手之一。随着裁判宣布比赛的开始,只见索朗仁增四肢触地,就像大象一样,保持好身体的平衡,将自己紧紧的固定在地板上。紧接着他开始发力,额头青筋暴起,调动着全身的力气,一步一步奋力爬向前方,对手在他的拔拉下逐渐失去平衡。最终,边裁举旗,主裁哨响,两局下来局,索朗仁增获得押加项目90公斤以上级的冠军。

  

  押加项目裁判长白玛尊珠介绍说,此次比赛分为61公斤级、68公斤级、76公斤级、85公斤级和90公斤以上级五个级别,这对选手的体重有着严格限制。“选手在比赛前要称量体重(大约早晨7点左右),体重比相应级别的规定公斤数轻点是没有关系,但是不能超过,哪怕0.1公斤都不行。比赛所用的押加带、比赛用鞋也由大会统一提供,以免因器具造成摩擦力不等,影响公平竞赛。”

  

  记者看到,押加比赛中,手臂主要起支撑作用,颈、肩、腰、腿部的肌肉用来发力。比赛发力猛、对抗激烈,颈部负荷尤其大,瞬间性发力或长时间受压,都会给选手的神经系统带来一定的考验。

  

  作为一种角力型的体育运动,押加对参赛双方的体重有一定要求。两个体重、实力相近者之间的角力,不仅让比赛更好看更激烈,机制也更加公平。

责任编辑:小悟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