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南宋官窑博物馆 来一次楚文化的“穿越之旅”

  昨天,“云梦泽——荆州博物馆藏楚地文物展”在南宋官窑博物馆开展,湖北荆州博物馆带来的96件(套)文物都是战国至两汉时期的“宝贝”。
  
  这些“楚地文物”都有大来头,比如一套“六博”棋,就是战国时期的棋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照片由南宋官窑博物馆提供
  
  虽然听上去很陌生,但“六博”棋在战国秦汉时期可流行了,据说是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鼻祖。“六博”棋,由棋子、博箸、博局(也就是棋盘)三部分组成。棋盘上刻有行棋曲道,仔细看的话,就像是由字母“TLV”构成的图案。
  
  春秋战国时期,“六博”棋是人们十分喜爱的游戏,《楚辞·招魂》有记载“六博”棋的形制和比赛方法:“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
  
  据说汉代的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都很喜爱“六博”棋,西汉时朝廷里专门设有博侍诏官,玩得好的人也特别受人尊敬。后来,还出现了专门研究博术的人和著作。
  
  这种棋要两个人玩,双方各有六枚棋子,就排列在棋盘两端。其中一枚叫“枭”,相当于象棋中的“帅”,另五枚叫“散”,相当于“兵”。行棋时,以投箸决定行棋的步数,以杀“枭”为胜。具体怎么玩?博物馆工作人员说实在太复杂了。喜欢下棋的人,可以到博物馆去看看琢磨一下。
  
  除了“六博”棋,“荆州博物馆藏楚地文物展”还有很多展品,你可以感受到古代贵族奢华的生活气息:漆器打造的化妆盒,铜镜刻着“见日之光,长勿相忘,富未央”的美好心愿;还有拿来熏香用的蟠螭纹镂空铜熏杯,周身透雕互相连接、方向相反的六十条龙,香一燃起来,会随着孔隙漫散出来。
  
  古人吃饭也很讲究。战国方耳卧牛钮鼎,就是现在的锅,但它是专门用来放肉的。用来盛饭的铜敦上下对称,它的盖子揭开后也可以反过来倒放,单独盛放食物,既作盖,也作器,可谓“一物两用”。
  
  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建都于郢(现荆州市),历20任楚王,达411年,楚地文化始惊艳于世,于战国扩展至长江流域,于西汉影响中原地区,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荆州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在灿烂的华夏文明中曾经独放异彩。
  
  云梦泽是一片聚集于湖北荆江地区的古老湖泊群,可以说是中国最著名的区域文明——楚文化的发源地。现在杭州市民不用跑去湖北,在家门口就可以领略它的魅力。本次展览会一直持续到9月24日,参观不收门票哦。96件(套)文物看下来,或许你可以“穿越时空”感受到古代楚人的生活场景。
责任编辑:小悟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