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气拔俗的画梅“圣手”扬补之及其《墨梅图》
名列“四君子”榜首的大品梅花,历来一直深受文人画家的青睐。梅品气格傲然之境,乃其秉性内涵之凸显。画家王冕有“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诗句,以喻梅品傲然荡俗之气格!
扬补之(1097—1171),南宋著名画家、词人。字补之,号逃禅老人,又号清夷长者,江西清江人。扬补之世出名门,乃西汉扬雄(扬雄,王莽时任大夫,校书“天禄阁”,是继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刘禹锡《陋室铭》“西蜀子云亭”中的“西蜀子”即指扬雄)后裔,通诗词,善书画。精水墨人物、梅花。水墨人物流传罕希(稀),世人知之甚少。画梅名大,世人皆知,水墨人物被其梅花大名所掩。宋人邓椿在《画继》云:“其画真正艺术成就,以水墨人物最为擅长。师法李公麟,功力精深,能得神韵。”《洞天清禄集》赞其“诗笔清新,无一点俗气。”其品甚高,个性耿直,不攀权贵,不与“奸党”同流,屡遭排挤,多次辞官不就。只好闭门谢客,整日以诗词、书画消遣排忧。虽如此,生活倒也清静自在,少了应酬和许多繁杂之事。其所画之梅“孤标雅韵,逸有风致,灵动间,多凸显出超然拔俗之大境”。传徽宗赵佶曾见其所制大幅梅花,戏之为“村梅”。在徽宗眼里,能让他看得上的画家没几人,而画梅“一枝独秀”的扬补之,也是徽宗十分欣赏的内府画家之一。故扬补之又常在画中自署“奉敕村梅”,足见其画颇受帝王贵胄们的喜爱。
扬补之写梅,笔墨清韵野逸,喜作大幅,以求淋漓酣畅之气。当然,画家在创作上,不仅大幅作品画得笔致精润,小幅作品也同样画得出彩。在绘画创作上,笔者并不十分赞同画作一味“求大、求气势”,但如画的是大写意,视“青藤白阳”之淋漓挥洒,笔意纵横,则另当别论。而精工之品,乃耗时日,虽笔精而少雅气,则大而伤神。梁疯子(楷),早年画笔精工绝伦,让人赏之几乎“窒息”。后其一幅“泼墨仙人”画作,笔墨酣畅见工见气,不饰雕痕,让人叹为神品。画能入此,已堪登峰造极。
扬补之《墨梅图》团扇册(见图),墨笔绢本,尺寸23×24厘米,今藏天津艺术博物馆。此开团扇梅花,为众多册页中的其中一开,画的笔势苍虬古润,淡逸清芬,梅枝浓淡纵横交错,笔势坚劲似铁。梅于熟绢中能达如此之笔,可见画家笔墨功力深厚,朵朵梅花用墨用笔,仿似写画于生宣上一样,清润而不失灵动,灵动而自有风姿。构图看之简约平淡,实则笔墨内藏奇险,古意迭出。扬补之此梅枝干,用小写意笔墨出之。而朵朵圈梅,用工致清润的细笔,似与整幅画面虬险穿插的枝干相得益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四梅图》,从风格上看,笔致清健精工,气格细润完美,应为画家盛年扛鼎力作。与是幅册页梅品风格有别,此时的画家,在画风笔墨上已趋于“心平如静,人淡于菊”的平逸心态。画境再也不似早年那种“杖横直笔,豪气冲天”的直率感觉。我们常说“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从扬补之的绘画中,便能深深体会到这种“人画俱老”的自然和真实!
宋元名画的真迹数量屈指可数,而不少宋画的宏宏巨轶,流于海外的不在少数。扬补之此团扇册《墨梅图》,绢品虽小,然画笔“小中见大,意境古幽”,画风内涵雅逸逼人,看不到半尘俗格。古梅有灵,如画家写之画到此种境地,那真是让人为之“顶礼膜拜”!左署款“清夷”二字,源于其自号“清夷长者”之意!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