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官二代”卢奂不坠家风
2018-01-19 09:03:32 作者:陈良 来源:学习时报 已浏览次
唐代有一个叫卢奂的官二代,与其父卢怀慎都是著名的清官,父子二人为古今“官二代”树立的正面形象,着实令人肃然起敬。卢怀慎出身于范阳世家大族,以进士及第入仕,历任监察御史、吏部员外郎、侍御史、兵部侍郎、黄门侍郎等官职,开元初被任命为宰相,他与姚崇齐心协力,共同辅佐玄宗励精图治。卢怀慎十分清廉,宋璟曾经登门拜访卢怀慎,亲眼看到他家非常简陋,“敝箦(床席)单藉,门不施箔(门帘);会风雨至,举席自障”。卢怀慎病逝后,家中仅有一老奴,请求自卖为他办丧事。
作为“官二代”,卢奂原本可以“高富帅”。但父亲的清俭,致使他也过着如父亲一样的生活。卢奂非但没有抱怨物质生活的“匮乏”,而且传承了家父清廉的遗风,进入仕途后亦以为官清正而闻名。开元年间,卢奂历任中书舍人、御史中丞、陕州刺史等职。在陕州刺史任上,他表现出卓越治理才能,兴利除弊,保境安民;并且严于律己、恪守廉俭,严明吏治、政风清明。
开元二十四年(746年)七月,唐玄宗自洛阳返回长安,途经陕州,实地考察,对刺史卢奂的政绩大加赞赏,在州府议事厅为他题词:“专城之重,分陕之雄。人多惠爱,性实谦冲。亦既利物,在乎匪躬,斯为国宝,不坠家风。”皇帝亲笔题词,无疑是最高的奖赏。不过,用现在的话讲,“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百姓夸奖”。当时陕州百姓大多信神拜佛,但他们对刺史卢奂极为崇敬,民间盛传一首歌谣:“不须赛神明,不必求巫祝。尔莫犯卢公,立便有祸福。”透过歌谣,可以看出百姓将卢奂视为神明,究其原因就是他为官清正。
由于在陕州政绩突出,卢奂被召回京城,担任兵部侍郎。天宝初年,卢奂再次外放到地方,出任南海太守。当时广州为海南郡首府,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城市,唐代对外贸易集中在东南沿海,以水陆便利的广州为中心。地处开放城市,加上“天高皇帝远”,让南海郡大小官吏经不住诱惑,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卢奂的前任彭杲、刘巨鳞就是盘踞在广州的“老虎”,他们贪赃枉法,敛财无数。“老虎”虽然接二连三被打,但仍旧前“腐”后继,所以朝廷只好派清官卢奂出马。
卢奂走马上任后,着力整顿吏治。他首先以身作则,并要求同僚不插手贸易活动、不敲诈勒索,不接受贿赂;同时严明法度,无论是谁,只要涉及贪腐,坚决惩处,绝不迁就。卢奂公正廉明,打击贪官污吏,既净化了广州官场生态,又改善了经济贸易环境。于是,惯于以权讹诈商贾、鱼肉百姓的官吏和欺行霸市、官商勾结的豪强悄然收敛,不再胆大妄为了。以往,宫廷宦官奉旨来广州采办,总是颐指气使,敲竹杠索贿;而卢奂在任,宦官不敢以身试法,也得按规矩办事。一向骄横的宦官居然慑服于清廉刚正的卢奂,正好印证了“公生明,廉生威”这句至理名言。卢奂的政绩再次得到公众认可,当时人们深有感触地评价:自开元以来40年,治理广州的长官堪称清白者唯有宋璟、李朝隐、卢奂三人而已。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