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开展中亚考古 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记者16日从西北大学获悉,该校中亚考古队通过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考古人员合作,确认了一种属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世纪,共性很强、面貌特征相当一致的游牧文化遗存。专家认为此类遗存应为古月氏文化遗存。

 

  公元前2世纪,古代月氏人在匈奴和乌孙的打击下,被迫西迁至中亚阿姆河以北的区域,从而引发了张骞出使西域,以及丝绸之路全线贯通。古代月氏西迁中亚是丝绸之路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东西方交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大月氏西迁中亚后的居住地学界没有疑议,公认是在今乌兹别克斯坦东南部和塔吉克斯坦西南部。

 

  2017年5至6月,乌兹别克斯坦考古人员与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合作,对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拉巴特墓地进行了发掘,清理墓葬52座。出土文物数量丰富,包括陶器、铁器、铜器、各种材质及形状的串珠、金箔饰片、骨器、海贝等。女性墓多出装饰品,男性墓多出武器。

 

  2017年10月,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与塔吉克斯坦国家考古所合作,对塔吉克斯坦南部的贝希肯特谷地进行了调查,从而对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世纪北巴克特里亚地区的考古学文化有了整体性的认识。

 

  据了解,西北大学开展的中亚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助于深入了解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促进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相互了解和理解、推动实现民心相通。在中亚开展考古工作过程中,本着对历史文化遗产负责任的态度,全面考虑了文物保护和未来展示的需要,得到了合作方好评。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梁云研究认为,公元前二世纪末期至公元一世纪前期,在北巴克特里亚地区,分布着一种共性很强、面貌特征相当一致的游牧文化遗存,代表性的遗址有拉巴特墓地、阿鲁克陶墓地、图尔喀墓地等。这种文化遗存的时空范围、文化特征与西迁中亚后的大月氏相吻合,应是月氏的文化遗存。

 

  拉巴特墓地的发掘以及月氏文化的认定,为月氏的考古学探索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已知点和出发点,在学术史上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