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出五进宫门的《清明上河图》

  装裱匠以假易真,偷盗出宫

  北宋时,《清明上河图》第一次被宫廷收藏。公元1126年9月,金兵掳走了徽钦二帝,洗劫了宫中宝物。《清明上河图》第一次流落民间。

  元代时,此画第二次进入皇宫,具体时间不详。根据后代杨准的题跋,《清明上河图》第二次被盗出宫,是被一个装

  裱匠掉包,拿假东西给换出了宫。民间有一种说法:装裱匠将此画卖出,后又被武林(杭州)的陈彦廉买走,陈急于用钱,就卖给博雅好古寓居北京的杨准。

  冯太监流言避嫌

  《清明上河图》第三次入宫是在明代。明隆庆年间,严嵩死后,家产被查抄,此画第三次出宫,是被一个叫冯保的太监偷盗出去。

  其间关于《清明上河图》的传说很多。一种传说是:《清明上河图》入宫后,隆庆帝不喜欢字画,成国公朱希忠趁机奏请皇帝赐予他,皇帝却让估成高价,抵其俸禄。画要给朱时,一个小太监得知此画价值连城,便将画盗走,正要出宫,管事人来了,小太监急将画藏到阴沟里,恰遇当天下雨,一连三天,画已腐烂,不堪收拾。

  现在考证,这个故事是盗画人冯保所杜撰。冯保是隆庆帝万历年间的秉笔太监,东厂首领,有权有势。冯保将画盗窃到手,为了掩人耳目,编造了离奇的故事。

  清宣统皇宫盗宝

  《清明上河图》到了冯保手里后,又经过了许多收藏家的手。在清朝,曾为毕沅收藏,1799年毕家被抄,《清明上河图》第四次入宫。此后,《清明上河图》一直在清宫珍藏。

  辛亥革命后,溥仪逊位,1925年他离宫之前,以赏赐溥杰的名义,将宫中珍玩字画盗往天津,《清明上河图》也在其中,这是此画第四次出宫。

  1945年东北解放前夕,溥仪仓皇出逃,将此画带至通化,被我军缴获,收藏于东北博物馆。1955年拨交给故宫博物馆,这是《清明上河图》第五次入紫禁城。 (《深圳商报》第5107期)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