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艺术节举办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第八届中国·呼和浩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艺术活动”开幕式现场。 李睿 摄

  

  呼和浩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艺术节:传承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火炬”

  

  (记者 张玮)“中国·呼和浩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艺术节活动像一支‘火炬’,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火种聚集起来,更好地发扬、传承。”

  

  19日,在第八届中国·呼和浩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艺术节活动上,呼和浩特市文化新闻广电出版局局长兰毅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声乐展演现场。 郭伟伟 摄

  

  中国·呼和浩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艺术节活动面向全国各少数民族征集作品,通过各种形式的文艺演出及文化展示活动,展现民族文化艺术。活动主要分为文化和旅游两大类,既包括少数民族舞蹈、声乐、曲艺和戏曲展演,也有关于少数民族的服饰展演、摄影展、电影展等数十个项目。

  

  兰毅告诉记者,该艺术节于2011年开始举办,从内蒙古地区的民族节庆活动,扩展到如今中国18个省(自治区)的33个少数民族的文化大联欢。

  

  呼和浩特市副市长王继平说:“活动举办8年以来,通过多种形式,融合了中国各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建立了一个系统展示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平台,充分展现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及民族团结的精神风貌,弘扬和传承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精髓。”

  

  记者了解到,自2014年起,中国·呼和浩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艺术节活动的展演主题按照戏剧、舞蹈、声乐的顺序轮流更替。

  

  2017年的舞蹈展演中,来自云南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傈僳族群舞——《轮椅上传承的阿尺木刮》原汁原味地体现原生态民间艺术;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创作的《棕扇舞》的26名演员,都是棕扇传承人,她们的演出在艺术节上大放异彩、备受瞩目。

  

  本届活动的声乐展演有来自中国26个省(自治区)36个少数民族的395件作品报名参演,最终甄选出包括蒙古族、俄罗斯族、畲族、毛南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在内的88件作品进行展演。

  

  西藏自治区民宗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曲扎告诉记者:“各少数民族地域特色鲜明、民族风情浓郁、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原生态艺术展演,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传播搭建了平台,也为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文联国际联络部美大国际组织处处长曹俊表示,整个活动既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希望通过艺术节吸引更多中外游客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产生兴趣,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扬传承的“火炬”传递下去。

  

  数据统计,呼和浩特市上半年接待中外游客1697.67万人次,同比增长18.9%。

  

  兰毅告诉记者,2019年,呼和浩特市还将恢复举办国际民间艺术节。目前已邀请世界知名民间艺术团队参加,预计初步选13至20个团队。“这将是世界最优秀、最顶级的民间艺术盛宴。”(完)

责任编辑:小悟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