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山水界画第一:南京经典2018春拍袁江袁耀精品山水

   大青绿仙苑楼阁山水源自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经过一千年的演化,在清早期由袁江、袁耀父子(按成书于乾隆时期的《画人》,袁江条目后附有:有子名耀,山水楼阁,尚守家法)带来了一场复兴。

  得益于17世纪江南商业的发达,描写宫廷院落和世外仙山的装饰性青绿山水在扬州兴起。这类绘画带有宋代院画的特征,成为富商巨贾营建被重重花园围绕的府邸时,璧上的点睛之物。袁氏父子成为这场复古主义风尚中以超乎他人的绘画能力而成为翘楚。

622  袁江 山水

设色纸本  立轴  122×50cm

  袁江,字文涛,号岫泉,江都(今江苏扬州)人。雍正时,召入宫廷为祗侯。在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楼阁工整山水当以袁江最有名。他将雄伟壮阔的山色与富丽堂皇的楼阁,很好地融为一体,既精细入微,又气势磅礴,有力地提高了“界画”的表现能力,被推为清代“界画”第一。

622 袁江《山水》局部 1

  本幅绘于1700年的“法赵大年笔意山水”,巧妙地运用袁江绘画两个标志性元素:界画建筑与鬼脸皴法,却非常自然地营造出不同寻常的文人画诗意色彩,令这件不可多得的作品,欣赏起来舒朗有致,使观者心境开阔。

  山石的刻画体现出自然主义色彩,远山简淡而缥缈,略做鬼脸式,不刻意强调岩石肌理,代以渲染来营造朦胧自然的景深。近景的坡石为典型江南丘陵地貌,而没有使用仙苑题材中常见的更加戏剧化的夸张造型。

622 袁江《山水》局部 2

  在绘制近景的院落时,袁氏最为著名的界画技法也巧妙地服务于此间的文人意境,在严谨的结构上体现出松润的笔调。而整座院落则被谦虚地隐于参天巨树之后:两位高士在园中交谈,柴门旁有丛篁,屋后有棕榈,屋内几案上静置著书籍与插花,另一间侧屋格栅开向大江可凭栏远眺,下方的木桥上一位渔夫走过。隐于湖光山色间诗书为伴,正是江南文士的终极生活理想。

  这张画作毫无炫技之处,而处处都在点题:此乃一幅师法赵令穰的作品。赵令穰是董其昌推崇的南宗文人画大家,而南宗绘画的要旨就是所谓平淡天真四字。这幅作品是袁江对这个时代的主题的一个回应。

623  袁耀 五柳归庄图

设色绢本  立轴  177×122cm

  来源:苏富比纽约1989年5月31日,拍卖编号5862,其后长期借藏于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Iris & B. Gerald Cantor Center for Visual Arts美术馆。

  备注:钤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袁耀》,P731,第3、4印。

  袁耀,工画山水、楼阁、界画,画风工整、华丽,与袁江相似。其精品有胜于袁江者。

  董其昌作为明末影响最深远的艺术理论家,提出的“南北宗”论笼罩着清初的正统画坛。这种模拟禅宗“顿悟、渐修”的二分法,提出“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干、赵伯驹……”;董其昌认为青绿山水只能通过勤学苦练的“渐修”途径达成,因而不如由王维开先河的南宗水墨山水可以“顿悟”。虽然董氏崇南抑北,但他的观点正好说明一个问题:青绿楼阁山水需要深厚的绘画功底和技巧,无法单纯依靠某种灵感来轻松实现。

623 袁耀《五柳归庄图》局部 1

  所以在袁耀的这幅大作上,观者首先会注意到景物建立在精微细节上存在感,每一个局部都被画家的巧思关照着。每一根松针,每一片柳叶,每一道湖波,乃至庭院地面的铺石,都纤毫毕现地提炼出来,又最终融入景像之中,合成一个完整的天地,让人近观远视都可入画,在山色湖光间上下徜徉。勾皴点染中没有心血来潮的弦外之音,一切笔触都服务于画面的统一性。近景的水岸与院落有很多院画的元素,尤其院落的严谨和安宁感,有着刘松年式的复古主义色彩。整个光景山色青青,湖面的留白带来开阔的视野,碧波微荡,提醒你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

623 袁耀《五柳归庄图》局部

  袁耀的自题显示,本幅描绘的是五柳归庄的景象。五柳先生是陶渊明笔下的高士,袁耀把他描画成一个富有的文人,乘舟归来,还不及岸,亲眷家仆就迎出门来,在这美好的天地间迎接主人的到来。袁耀指出这是拟王维笔意的作品,王维是董其昌推崇的南宗文人画宗师。和他父亲一样,袁耀作为“北宗”画家也用这一幅比以往作品更加文人化的作品来回应了另一种时代风尚。

  南京经典2018春季拍卖会将于7月20日在南京金奥费尔蒙酒店拉开帷幕,届时将隆重推出《大美——中国古代书画》、《中国书画》、《一代草圣——林散之书画》、《禅画宗师——圆霖书画》、《两江师范》、《艺术南京——南京顶级画家》、《案上烟云——文房清供》等专场。春拍预展时间7月20日——21日,7月22日举槌开拍。

责任编辑:小旭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