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与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融合大有可为

  西藏雪堆白职业技能培训:  
  脱贫攻坚与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融合大有可为  
  ——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文化建设系列报道之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西藏雪堆白职业技能培训
  从17世纪起,“雪堆白”(意为“布达拉宫雪城下做出最优美艺术品的团队”)便在西藏地区的手工艺界声名远扬。2011年成立的非营利性机构——西藏雪堆白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以下简称“雪堆白技校”)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面向全区招收农牧民贫困家庭子女、残疾人士和就业困难人员,并实行学费、食宿费等一切费用全免的政策,通过传统手工艺的技能培训实现就业并脱贫致富,政府与民间力量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贫困生技艺培训与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相融合的文化扶贫模式。
  
  “我们的长期班有131名学生,还有3个月、6个月、1年不等的短期班陆续培养了300多名学员。”雪堆白技校的创办人宋明说,这支日益壮大的队伍是“雪堆白”在新时代的续缘人。
  
  招收贫困生学习传统技能
  
  2011年,雪堆白技校接收了父亲同时罹难于一场矿难的29名孩子。雪堆白技校联系周边小学给这批孩子讲授文化课,课外时间则让他们在技校学习手工课程;这批孩子小学毕业后未考取中学的便转入雪堆白技校学习。从这一年起,雪堆白技校陆续接收了拉萨林周县、墨竹工卡县等地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包括6名残疾人、6名孤儿。这些孩子成为雪堆白技校长期班学员的主体,他们大多数毕业后留校,有的成了手工艺从业者,有的成为艺术经纪人才和管理人才。
  
  拉萨市当雄县的德庆曲珍19岁入校,在雪堆白技校学习、生活已有6年多。“我从最开始什么都不会到现在会画画,并在2017年成为学校的签约画师,都要感谢学校。学校有很好的环境、很好的老师,我在这里生活很开心,学校就是我的家。”
  
  培训为贫困生带来一技之长,他们也成为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生力军。据统计,雪堆白技校陆续接收了由西藏自治区人社厅推荐的上百名学员。除少部分学员留校参加长期培训外,90%的毕业学员就业或创业。
  
  教育培训,也探索创业
  
  “我们是想以培养人才的方式,保护和传承藏民族传统手工艺。”宋明说,十几年前,西藏的手工艺保护传承意识还比较弱,很多手工艺面临失传,当时在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任教、正编辑《手工宝典》等工艺美术教材的他动了开办专门学校培养藏族手工艺人才的心思。
  
  成立之初,雪堆白技校只开设了绘画和雕塑两个专业;现在,有唐卡绘画、金属铸造、雕版印刷、藏族服饰、藏式陶艺、藏香制作等专业,并成为自治区级文化产业基地和非遗传承基地。几年来,雪堆白技校陆续培养成熟技师80余人。2017年初,雪堆白技校在拓展业务方面迈出坚实一步,建成西藏手工艺术众创空间,这也是拉萨首家民营手工艺众创空间。
  
  宋明认为,手工艺从业者缺乏资金、设计研发、市场指导等,大学生自主创业也大多无项目、无依托、无资金、无经验。众创空间目前采用的是“政府搭台、企业创建运营、政策助推、自愿加入、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运作模式和内部培养、外部孵化相结合的“双创”模式,不仅能带动非遗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为技校学员创造了就业机会。
  
  目前,雪堆白技校已经形成了产、学、研、展、创、孵全面发展的教育和文旅生态链。德庆曲珍说,她期待在众创空间也有一个和其他艺术家一样的工作室。
  
  传承文化,助力脱贫攻坚
  
  来自单亲家庭的次成多吉今年23岁,但他从雪堆白技校毕业并留校成为签约画师兼助教已有一年。他现在每月工资有四五千元,为家里减轻了不少负担。
  
  据雪堆白技校近期针对毕业生的调查和家访结果显示,该校毕业学员,近30%的学员选择了自主创业,月人均收入5000元左右;毕业生中留校作为助教或签约画师的学员有约30人,月人均收入为6000元左右。这些贫困家庭子女、低学历人群或残疾人士在经过3至5年的勤奋学习后对家里的经济帮助很大,有些家庭盖上了新房,有些家庭买了拖拉机和牛犊扩大再生产,基本实现脱贫致富。
  
  西藏手工艺术众创空间目前有14家文化企业入驻。雪堆白技校计划继续引进设计师、高校力量参与到产品设计和空间建设中来,力争3年内将之打造成为西藏非正式的传统工艺工作站,进一步助力文化扶贫。
  
  宋明介绍,雪堆白技校至今投入近2000万元,当前每年办学开支约为350万元。学校正常运营离不开政府层面的项目补助扶持,也得益于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计划以校办工厂养校的模式,同时发展文化合作社,通过成立校管会、创造商业价值来养活学校,共同推动学校的良性发展,在传承文化的同时助力脱贫攻坚。
责任编辑:小悟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