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代青花碗纹饰看寿文化
2018-07-17 15:00:25 来源:收藏快报 已浏览次

图1 唐青花寿字云龙纹瓷碗
唐代吉语常见的只有“大吉、吉、盈、腾、寿”。“寿”在唐代多种材质、器物上都有体现。有“衔绶”的很常见,是寿的谐音,意长寿。在铜镜上有“永寿之镜”,在出土瓷器上也有寿字。
“‘寿’字变化是汉字中最多的,它有上万个异体。字体长的叫长寿,长生不老;字形圆的叫圆寿,也叫团寿,象征无疾而终。字体变化无尽,有楷体、宋体、篆体、石鼓文、蝌蚪文、各种花体、梵书等。”(摘自《汉字的故事》)。

图2 唐长沙窑鸟云纹碗

图3 唐长沙窑菊云纹碗
图1所示是一件唐代青花碗,其上寿字大,是洪寿,象征广大博爱、众生长寿。“寿”高入云,寓意寿与天齐。与碗上一样的卷云纹,在唐代不少器物上都写画出来,在长沙窑的彩瓷上尤为多见,黑石号沉船出水的瓷器上就有成千上万。最引人注目的是中间菊花纹或肥鸟纹,内碗上部多个卷云的彩绘碗(图2、图3)。这种寿与卷祥云共用的情况,在元青花上也有出现,例如2005年《考古》12期介绍出土元青花杯“内壁上部绘卷云纹,内底有‘寿’字”。这些事实横向地反映了唐代纹饰的一致性以及长沙窑与巩县窑纹饰的共通性,也纵向地传达了唐、元青花具有传承性。

图4 唐花钱背龙尾呈卷草状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唐青花碗上的“寿”字是唐代广泛流行的一种花体篆书,每个单字既像花朵,笔画又有左右对称的美感,除有上述美好吉祥意义外,还体现着唐人花寿的理念——活得健康精彩。图4是唐代花钱上的花体篆书“金玉满堂”。花体篆书不光唐朝应用流行,还影响到国外,如日本空海和尚在公元824—833年间所书《大和州益田池碑铭》。唐青花是一种首开先河的伟大创新,是各种成熟条件以及唐代先民开创、进取精神的结晶。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笔者就对唐代、辽代,至清代甚至民国的篆书寿字进行了较多的比较、研判,发觉它们的基本发展变化总体上来说是由简到繁进行的。如辽代有的篆书寿仅比唐青花图上的篆书寿多了中间一横,而到清代则广泛应用于官用器物和民用器物上,其中官用器物的篆书寿美观繁缛,多姿多彩,民用器篆书寿虽式样不很多,但笔画和字形方面也较唐、辽时期繁复多了。
中国最早用青料书写“寿”字非同寻常。和中国人的宇宙观有根本联系的“阴阳五行说”认为,青色是一种吉祥之色,它是与春天、东方、太阳、木、龙、肝脏相对应的。于是,有了青阳、青年、青春、青山、青龙、青运、青天等这些美好的词汇。用青料书写吉语寿自然会相得益彰。唐青花寿字彩色鲜艳,蓝中透绿,令人喜爱,仿佛神奇变幻,催人着迷。幸运的是,其寿字字体、笔法、书写特征和独一无二的青花特色,色(钴)料、色质、色相、色阶、色态明显区别于历代青花,再加胎、釉、型、工艺等方面的明晰判别,足以让用功穷千里目者看得一清二楚,做出“包青天”判案一样准确无误的鉴定。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