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还有用吗 哪些邮票值得收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邮票是国家的名片,每一枚邮票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既有使用和欣赏价值,又有收藏和投资价值。然而,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的飞速发展,如今邮票在传递信件过程中的价值大不如前了,收藏和投资的价值也进入了低迷期。
  
  前段时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宣布,将主动调整发行政策,全面调减邮票发行量,2018年纪特邮票发行量同比2017年减少29%。对此,不少读者疑惑,为什么要减少邮票发行量?邮票是不是已经过时了?未来邮票市场又将何去何从?记者就这些问题一一寻找答案。
  
  邮票的生命力不减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对于江西集邮爱好者邓杰来说,深有感触。今年50多岁的邓杰回忆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通讯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便捷的时候,书信是自己与远在北京读书的恋人沟通和情感表达的主要方式。每次写完信后,在信封上小心翼翼地贴上自己精挑细选的邮票,感觉莫大的幸福,“那时候的每一封信件我都保留了下来,寄托着乡愁的邮票也成了我的无价宝贝”。
  
  后来,随着移动通讯的迅猛发展,电话、手机、微信、视频电话等通信媒介逐渐增多,邮票的通信功能在不断降低。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全国信件量平均每年下降5%至10%。
  
  不过,在集邮领域,集邮爱好者使用邮票来完成实寄的需求并没有弱化。每到新邮发行日,各地的集邮爱好者都会制作大量精美的实寄封,与各地邮友互寄。各地邮政也会利用集邮网厅开展一些原地实寄活动,在现场开展盖戳服务。特别是在一些旅游景点,比如北京南锣鼓巷、成都锦里等热门景点,给亲朋好友寄发明信片的游客并不在少数,这也使得类似的主题邮局每年信函量反而逐年增加。因为,信件和邮票传递情感的作用及需求始终存在。
  
  除去使用价值,邮票更是一种艺术品,小小纸片上承载的是历史也是文化。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发行部副总经理赵爱国介绍说,目前中国邮政每年发行30套、100枚左右的纪念特种邮票,邮票选题内容涵盖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风光、民俗等各个方面。
  
  以2017年发行的邮票为例,一方面弘扬主旋律,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河北雄安新区设立纪念》等纪念邮票;另一方面,还发行了由著名艺术家韩美林先生设计的《丁酉年》生肖鸡邮票,以及《拜年》《中国恐龙》《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二)》等一批题材内容丰富、设计印制精美的特种邮票。其中,《中国恐龙》特种邮票的发行不仅营造了恐龙文化氛围,还推动了古生物科普热潮。据介绍,《中国恐龙》特种邮票在紫光灯下,可以看到恐龙的骨骼化石,这些骨骼并不是随意画上去的,而是严格按照目前考古学界发现的恐龙骨骼作的排列,既有科学性又有观赏性。这也意味着,邮票的文化艺术属性,使其展现出顽强生命力。
  
  适应市场减少发行
  
  尽管每一枚邮票的诞生,都记录着精彩的历史瞬间,但邮票现货市场弱化的现状不可回避。赵爱国坦言,近两年,邮票投资需求在逐渐减弱,为应对这一变化,涵养市场,中国邮政积极采取措施,主动减少邮票发行量。
  
  具体来看,2018年纪特邮票发行量同比2017年调减29%,部分套票发行量调减近40%,部分小版票发行量调减超过50%,邮资封片发行量调减近70%;特别是2018年《戊戌年》生肖狗票,发行量比2016年《丙申年》猴票调减了600多万套,比2017年《丁酉年》鸡票调减了2000多万套,减幅超过20%,是第四轮已发行的生肖邮票中数量最少的。
  
  “市场对发行量十分敏感。”湖北资深集邮爱好者陈原表示,发行量少本身就是邮票收藏的天然优势,一直被广大集邮爱好者、投资者青睐和热捧,开创中国生肖系列邮票先河的“80版”猴票《庚申年》就是最好的佐证。
  
  记者了解到,1980年2月份,由著名画家黄永玉绘制、著名邮票设计家邵柏林设计、邮票雕刻家姜伟杰雕刻的红底、金脸、黑身第一轮生肖猴票,走进了大众视野。这枚猴票印制采用影调套印工艺,金猴毛发凸起,造型立体感强烈,用手触摸,逐根可辨,因这枚猴票印制工艺复杂且在印刷过程中意外事件不断,验收合格率低,最终到发行时仅印出了443.16万枚合格产品。再加上当时的邮票多被用于邮寄信件,损耗过大,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存世量稀少,这也是“80版”猴票日后迅速增值的主要原因之一。
  
  “生肖邮票作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题材,还是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不过仅靠减少发行量去提振整个邮市,作用有限。”赵爱国表示,邮票市场行情仍是一个供需关系,中国邮政通过新邮预订、新邮零售等方式满足大众购买邮票的需求。与此同时,一些邮票因为题材、设计、工艺等因素,受到大众的普遍关注,从而产生更多的需求,这都是正常的市场行为。
  
  事实上,每年的邮票发行量、发行题材并不是随意而为的。“每年的邮票发行计划都是提前一年编制出来,报国家邮政局审查批准后,一般在每年的10月份对外发布次年的纪特邮票发行计划,开始新邮预订工作。”赵爱国告诉记者,发行量的多少也是在新邮预订、窗口零售的基础上,适当安排一部分邮品开发计划,尤其是这两年总体发行量明显减少。
  
  哪些邮票值得收藏
  
  方寸之间,见证历史,这就是邮票的魅力。什么样的邮票才值得收藏呢?
  
  赵爱国认为,集邮,首先是一种陶冶情操、益智交友的爱好。正如,有人喜欢收藏古画系列的邮票、有人偏爱弘扬传统文化题材的邮票,因为纯粹的喜爱而收藏,这对于个人来说最具收藏价值。
  
  但对整个市场而言,收藏价值只能依据市场价格而定。比如题材影响力、发行数量、设计水准、印制工艺等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大众的需求,需求越大,自然收藏价值也就会越高。比如“80版”猴票,高达15万倍的升值神话树立起生肖邮票在新中国邮票中最为重要的市场地位。
  
  相对而言,懂邮票和集邮的人毕竟是少数。特别专业的集邮爱好者对邮票的研究非常深入,包括齿孔度数、印制工艺、版别等都有详细的研究,而且会通过制作专业的邮集来展示集邮的成果。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更多关注的只是邮票图案、邮票背后的故事等。
  
  “其实,每一套邮票都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知识,如果真能把每年发行的邮票知识都了解清楚,对于提高文化素养是非常有帮助的。”赵爱国介绍说,现在很多家长都给孩子预订邮票。比如,之前发行的三组《中国梦》邮票,完整地诠释了中国梦的内涵。其中,《中国梦——国家富强》邮票包含了天宫一号、蛟龙号、北斗导航、辽宁号航母等图案,让青少年很容易了解到我国的发展成就,深受大众喜爱。
  
  邮票作为国家名片,方寸之中,题材广泛,包罗万象,是一个国家传承与传播优秀文化的重要窗口。来自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的一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的参观人数达4万余人,博物馆外出巡展的参观人数超过10万人,观众的年龄结构也从中老年向年轻观众转化,以家庭为单位的观众越来越多。
  
  “作为邮政历史的记录者和展现者,邮政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邮票博物馆通过自身的资源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馆内藏有8000多件邮政历史文物,30多万种逾亿枚中国及世界各国的邮票和相关文物,向观众展示着中国100多年来邮票发行的历史和世界各国的邮票。同时,不断更新邮票的专题展览,并通过与之配套的讲座、互动等文化活动,向社会宣传集邮文化。如“青少年邮票绘画比赛”“小小讲解员”等特色活动,受到了青少年的热烈欢迎。
  
  赵爱国表示,种种举措都是为了振兴邮市,提高公众对邮票的认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仍将多措并举,不断增强市场信心,包括落实好邮票减量发行政策,及时公布邮票发行量;加大邮票打假力度,净化市场环境;提升对集邮爱好者的服务水平,开展服务质量专项提升活动;加快研究促进邮票市场流通的相关政策等。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