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战国蜻蜓眼”的神秘之处

  琉璃中,
  
  最被人熟知的是“战国蜻蜓眼”。
  
  虽然流行于战国时期,
  
  但是它最初却不是中国本土的琉璃制品,
  
  而是埃及与西亚地区的琉璃制品,
  
  它的元素成分属于钠钙玻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当时的“蜻蜓眼”珠
  
  由埃及通过早期游牧民族的自由贸易,
  
  流传到战国时期的中国,
  
  并大受欢迎,
  
  而后被中国的技工运用自己的古代琉璃技术进行生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战国晚期的“蜻蜓眼”珠的化学成分
  
  与春秋末期的珠子有很大的变化,
  
  已经是以氧化铅和氧化钡
  
  作为助溶剂的铅钡玻璃制品。
  
  这是中国当时特有的一种加工配方,
  
  自此,
  
  中国技工不仅可以仿制“蜻蜓眼”珠,
  
  而且还可以创造出新的品种。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