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画收藏鉴赏 分辨国画构图很重要

   国画从题材上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类,从表现形式上可分为工笔、写意两种。

  中国画讲究形式美,构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画面空白的运用独具特色。多采用散点透视法(即可移动的远近法),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

  国画营造的空间多种多样,但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种,即:全景式空间、分段式空间和分层式空间。

蓝健康老师获奖大作《晨曦》

  从风格样式上看,中国画构图的基本样式是“之”字形构图(又称“S”形构图).所谓“易”者象也,“之”字形运动就是变化,就是延续,就是转化,就是周而复始。因此“之”字形构图是中国画中最根本的构图,其他形式都是在此基础上变化发展而成的。

蓝健康老师八尺横幅作品《晨曦》

  水平线构图法

  就是将所有形象在水平线上展开。这种构图给人以庄重、严肃之感,易造成单调的感觉,但能给人平静、稳定以及开阔、宽广之感。这种构图法与幼儿绘画表现特点一样,因而比较符合幼儿的视觉感受,审美习惯。构图时要注意形象的疏密变化和大小变化。

  倾斜构图法

  就是将主要形象置于一条斜线附近,使画面充满变化和动感。此种构图适宜表现体育运动、舞蹈、游戏等题材。

中美协会员蓝健康作品《双牛图》

  “S”线构图法

  此种构图属传统构图。它与中国古代美术构图学中的“之”这构图法方向正好相反,具有强烈的动感特征,能创造出优美而又富于变化的艺术效果。构图时,形象要大小穿插、前后遮挡、相互响应、协调统一。

  4,、自由式构图法

  自由式构图法如同中国画里运用的散点透视构图法,自由而灵活,丰富且有变化。构图时,要体现疏密有致,大小错落和整体协调。要避免形象之间的距离相等。

蓝健康老师八尺横幅新作《富贵有余》

  叠层式构图法

  形象层层相叠而成,没有远近之分,大小之别。在视野上无限展开,前景不挡后景,相互连接,互有穿插和对比。

  若您喜欢字画,想要收藏一些名人字画,推荐您选择当代著名画家,中美协会员蓝健康作品。

  画家简介:

  画家蓝健康,1963年生于广西南宁市,自幼爱好书法、美术,现居北京,职业画家。师从广西艺术学院:叶展新、覃忠华、苏秀玲教授,更是在画坛享有“湘西白石虾,八桂鼎华鱼”之美誉——罗鼎华先生的入室弟子。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广西文化艺术促进会副会长、广西上林县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南宁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南宁市红荔书画院理事、北京运河书画院副院长。

  坚持30余年不忘初心  秉承原生艺术创作理念

  1999年,其作品《松山水音图》参加建国五十周年第九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

  2001年,其作品《山溪》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庆祝建党八十周年书画精品展

  2001年,其作品《春水鱼欢》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庆祝建党八十周年书画展收藏

  2006年,其作品《春》参加广西“千人书画比赛”

  2008年,其作品《谐韵》参加庆祝广西成立50周年美术作品展

  2011年,其作品获得中国金币金色文化艺术创作大赛金奖

  2014年,其作品《晨曦》参加第八届民族百花奖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荣获金奖

  2017年,广西著名画家,中美协会员蓝健康独家授权易从网展售其作品

  三十多年来,他不忘初心,坚持乡土元素创作,坚持对本民族和地区风貌的艺术挖掘,坚守原生态对思想的独白。从传统技法历练过程中,通过绘画语言表现对人生的思考,通过传神的意象和精妙的意境探寻人生真谛。

  早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社会上流传着“湘西白石虾,八桂鼎华鱼”这一说法,足见其老师罗鼎华修造之深;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蓝健康又是其得意弟子,自然得到其真传。画家蓝健康是画坛中为数不多的坚持用最原生态的绘画语言来创作的艺术家。故其被盛誉为中国新“鱼王”,可谓是当之无愧。

蓝健康老师巨幅作品《龙鱼颂》

  他擅长画鱼,尤擅画鲤鱼,他曾创作出一幅长达15米的巨幅作品《龙鱼颂》。它是以五十六条鲤鱼为元素,用“龙鱼”赞民族,传递民族大团结精神的巨作,收藏价值高达百万以上,倍受藏家瞩目。

责任编辑:小旭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