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于家埠汉墓中出土汉代时期随葬品

章丘发现汉代古墓群,出土了铜镜、陶罐等50多件文物。

出土的“大泉五十”铜钱。

  

  12月5日,济南市考古研究所通报了章丘市曹范镇于家埠一考古工地的发掘成果,在为期约一个月的发掘中,不仅发现少见的两汉之交墓葬群,而且出土文字清晰的“王莽币”,证实该墓或为少有的有文字证据的王莽时期墓葬群。

  

  几亩地范围

  

  发现15座汉墓

  

  这片古墓群位于于家埠村一电力施工工地内,自11月份起,文物部门配合建设项目,进行抢救性发掘。在几亩地的范围内,密集地深埋着15座汉代墓葬、2座清代墓葬。据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考古发掘科科长郭俊峰介绍,15座汉墓中有3种墓葬形式,分别为土坑竖穴墓、砖室墓、土坑砖椁墓。

  

  “我们没想到这个地方能出现成片的汉代墓葬,本地资料上也没有记载。”郭俊峰说,该墓群与章丘危山汉墓相距不到3公里,据此推测,当年附近应有一处规模较大的城镇或者聚落。

  

  遗骨姿势蹊跷

  

  疑遭盗墓

  

  记者注意到,在汉墓群东部南、北两个墓穴中出土了古人遗骨。令人吃惊的是,遗骨姿势扭曲,暗示曾有不为人知的“故事”发生。

  

  其中,靠南侧墓室的西北角,两具遗骨均呈头下脚上状、四肢骨骼混在一起。郭俊峰说,我国汉代社会盗墓成风,民间素有“十墓九空”之说,这种怪异情形似乎说明,墓主在下葬不久即遭盗墓,盗墓贼将其从墓穴中吊出,撸掉随身首饰后,又头朝下扔于墓室内,两千余年后保留下这种怪异姿势。

  

  出土“大泉五十”

  

  证明王莽时期墓

  

  此次章丘于家埠汉墓中出土汉代时期随葬品50多件,有陶罐、1大3小4面铜镜、青铜质地带钩以及一些当代铜钱等。其中1面铜镜正面历经两千余年的侵蚀,仍光可鉴人。

  

  有几个墓均出土有一种“大泉五十”的铜钱。考古人员说,“泉”在古代有通“钱”一说,这些铜钱为该墓群建造时间提供了一个相对准确的时间段。据考证,“大泉五十”由史上著名的“外戚篡权”主人公王莽制作。几个墓室均出土一样规制的“大泉五十”,显示墓葬就是建于王莽新朝时期。

责任编辑:小悟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