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文人四般闲事之喝茶
2018-07-09 14:09:48 来源:广东省博物馆 已浏览次
茶,常常与焚香、插花、挂画一起,是宋元文人的生活中体现雅趣的“四般闲事”。

北宋 赵佶《文会图》(局部)台北故宫藏
实际上,茶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普遍。
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叶既雅又俗、既文又野,有着物质与文化双重特性,流行于文化活动,亦扎根于日常,普及千家万户。
过去,喝茶盛行于社会的各阶层,并且通过赴中僧侣与文士集团的往来结交,加之繁荣的陶瓷贸易,影响了日韩。
此次亚洲内海的展览中,一批来自宋元贸易沉船的茶盏,正体现了当时社会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以及文士们追摹古意的生活品味。此外,它们更是宋元时代中日韩三国文化交流和贸易的佐证。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南宋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我国明确记载的茶饮自汉始,发展至宋代而盛。上起皇帝,下至平民,无不讲究茶道,且斗茶之风极盛。
点茶,是当时最典型的饮茶方式。宋元时期的高丽茶文化,正是以自身“茶礼”为中心,全面学习了宋元茶艺,普遍流传“点茶”。
所谓“点”,即给碗里茶末注水的一个动作。在宋代,煮水注盏的茶瓶多为流嘴圆小尖利的“汤瓶”。同时,汤瓶还有一种安全性辅助器物——瓶托。

南宋 刘松年《撵茶图》(局部)台北故宫藏

北宋影青刻花注子注碗 安徽博物院藏
宋代汤瓶,实为唐代煮水用的茶瓶。而唐时,原多为温酒注酒器的执壶就明确作为茶具汤瓶出现。执壶,又称“注子”、“注壶”。因此宋代以降,茶瓶即汤瓶、执壶、水注等。

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瓜棱形执壶 广东省博物馆藏

12—14世纪 高丽青瓷镶嵌花卉纹瓜形注子 广东省博物馆藏
饮茶器具方面,宋随唐用盏(即碗)。此外,宋盏亦有辅助器物——盏托。

14世纪靑瓷镶嵌云纹花口盏托 韩国务安道里浦海底出水 韩国国立海洋文化财研究所藏

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带托杯 广东省博物馆藏
宋茶尚白,为取得较大反差,宋人认为首选茶具乃由烧制御用茶盏的建窑制作出的黑釉盏。舍此而不能体现斗茶效果。

宋 黑釉茶盏 广东省博物馆藏
此时朝鲜半岛正处于高丽王朝时期,是茶文化与茶礼的鼎盛期。饮茶习俗上至宫廷,下至庶民都十分流行。

宋-元代黑釉茶盏 韩国泰安马岛海底 (Ⅱ地区) 韩国国立海洋文化财研究所藏

元黑釉碗 韩国全罗北道扶安出土 韩国扶安靑瓷博物馆藏
然而,兔毫盏等深色建盏因朴拙的审美趣味与宋代文人的基本审美格调相去太远,始终未成为文人们的收藏名器。其后反而在日本茶道中大放异彩。这其中,有些特殊品种如油滴、曜变等,更在日本被视为国宝。
“曜变天目”,即宋人所称的“异毫盏”或“毫变盏”。南宋地理类书籍《方舆胜览》写到:“毫色异者,土人谓之‘毫变盏’,其价甚高,且艰得之。”可惜宋亡后,“曜变天目”随之失传。

南宋曜变天目盏 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

北宋曜变天目盏 隋唐大运河博物馆藏
茶迎三国客,盏送四海宾。
宋元时期流行全社会的别具特色的茶文化,从茶叶到茶具,通过文化与商业不间断的交流,深刻而长远地影响了日韩茶道的形成发展。
自元始,宋代茶艺日渐消逝,尚黑的茶具和点茶斗茶相偕淡出人们的视线。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