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文房也有田野气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出人意表”的奇石,“象形象物”的怪石
      ◆ 朱亚夫
  
  清乾隆皇帝在《日下尊闻录》中这样说过:“宇宙间石最顽,而象形象物,往往出人意表。”确实,石头,世间平常物;然而石虽普通却有灵性,其不能言却可人。而那“出人意表”的奇石,“象形象物”的怪石,天赋神韵的美石,集真善美于一身,是大自然的精灵,若能在文房中移置于一二,文房就会平添生气,灿然生辉。
  
  奇石,也称观赏石,素有“不朽之景,不败之花”的美誉,历史上奇石有过许多别称和雅号。《说文解字》说“石之美者”为“珉”。还有的称奇石为山石、置石、园石、点石、峰石、叠石、供石、寿石、文石等。奇石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天然美和观赏性。惟其天然,方见灵性;惟具情趣,方能观赏,才称得上是奇石,不失为“文房之花”。
  
  《水浒传》中最大一支起义骨干队伍就来自于“智取生辰纲”参与者,而“生辰纲”正是来自于宋徽宗的“花石纲”。《红楼梦》原名为《石头记》,缘由是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剩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这块未用的顽石,以后就精化成贾宝玉含玉而生的“通灵宝玉”,演绎出一部《红楼梦》来。
  
  文房雅石的收藏历史与文房诞生时间同步,唐宋时期已蔚然成风。南宋赵希鹄写的《洞天清禄集》一书,在当时的文玩章节中就列有“怪石”一节,说灵璧石、英石之类供石,“可登几案观玩”。如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的“东坡肉石”,惟妙惟肖,几可乱真。许多著名文人在书斋中玩石、藏石、品石,如米芾之痴石,天下闻名,为了得灵璧石,他请求到涟水任职。到涟水后,米芾一心收藏奇石,每得一石便赋诗一首,玩石玩得神魂颠倒,整日呆在文房里不出来。更有甚者,有些文人雅士,因为集藏奇石,便以石命斋,留下了不少佳话。苏东坡任定州知府时,因觅得一块北岳恒山的奇石——雪浪石,特地命书斋为“雪浪斋”。爱国民主人士沈钧儒一生好石,书房的桌上、柜中、窗台上无不有石,故题书斋名“与石居”,赋诗曰:“吾生爱好石,谓是取其坚。掇拾满吾居,安然伴石眠。”著名书法家、百岁寿星苏局仙抗战时,拒不出任伪职,甘居乡间,躬耕田亩,以“水石居”名其室,以水清石坚自励。
  
  我们收藏、玩赏奇石,应当不重材质重特色,不重金贵重清雅。几十年来我也集有几块心仪的奇石。有从浙江遂昌觅得的闪烁光芒的金矿石,有明丽耀目的绿柱石等,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那块五花肉石:这是一尺见长的彩霞石,状如五花肉,那薄薄一层肉皮,那状如凝脂的肥肉,那一层紫红的精肉,那白里透红、有精有肥的夹花肉,真是活脱脱一块五花肉(见图)。有好几位友人,在我书房中看到它,都不禁问道:“哎,您怎么将肉挂到书房里了?”我忍住得意的笑,请他们再仔细看看?他们凑近了,看了半天,失声道:啊,是块石头,真像五花肉呀!
责任编辑:小悟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