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是一种吉祥品

花钱

  花钱在古代是一种民间自娱自乐的玩钱。这种虽然叫钱但是不是流通钱,所以他铸造的材质大都比较粗糙。花钱又叫“厌胜钱”,这种钱币种类繁多,诸如开炉、镇库、馈赠、祝福、玩赏、戏作、配饰、生肖等等都要铸钱,这种钱,其实是专供某种需要的辟邪品、吉利品、纪念品。

 

  

中国压胜钱

  中国压胜钱的历史源远流长,压胜钱与金属铸币除了充当物物交换的媒介,也就是其货币的职能外,殷商时期的青铜贝币是中国最早的金属货币。先秦时期是以求逝者在另一世界中继续享受财富。汉代钱币铸有“脱身易、宜子孙”字样显然是为避凶致吉而特意制造的。汉代之后直到南北时期花钱种类及数量都非常少。明清时期,压胜钱的铸造和流传达到鼎盛时期,称谓繁多,内容涉及到了生活的各个领域。

 

  

民俗钱

  厌胜钱也叫做压胜钱。厌胜钱的钱文和图案一般都是反映古代民俗的内容,故又被人称为“民俗钱”。“厌胜钱”的“厌”字通“压”,因此也被记为“压胜钱”。在日本,又被称为“绘钱”或“画钱”。在台湾,也被称为“玩钱”。“厌胜”一词指“以诅咒厌伏其人”,最早见于《汉书·王莽传》:“是岁八月,莽亲之南郊,铸作威斗。威斗者,以五石铜为之,若北斗,长二尺五寸,欲以厌胜众兵”。《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也有“因诬言欲作盅道祝诅,以菟为厌胜之术”的记载。厌胜就是方士们用咒语和象征性的物体帮助那些有求于他们的人来诅咒仇人、祈祷鬼神,制服被诅咒者的工具。厌胜钱则是人们据厌胜法的本义,为避邪祈福而制造的形制与流通货币相似的物品,供人佩带赏玩,厌服邪魅,祈求吉祥。

 

  

花钱

  花钱在以前是古钱币的附属品,收藏钱币捎带花钱玩。可以说以前的花钱是没有地位的,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因为收藏钱币的普及,人们重新开始认识花钱。花钱中有着丰富的内容,是各个时期民风的缩影;吉祥的内涵代表着古人向往美好的生活和祝福。花钱形制与古钱相似,而且在来源、工艺等方面的紧密相通,大多数花钱都是钱局铸造的。花钱中的字文图案千姿百态,各具姿容,称它为古代“铜版画”并不过分。正因为花钱有这么多亮点,所以逐渐成为古代文物中一个独特而重要的版块。花钱现在的收藏队伍中不止有钱币爱好者,还包括了古玩、民俗研究者等等人们。

责任编辑:小悟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