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清晚期“六品军功”功牌现身河北清河

  罕见清晚期“六品军功”功牌现身河北清河 76岁收藏者称:系先父作战奋勇受奖
  
  中新网邢台6月28日电 (张鹏翔 闫秀真 裴海潮)近日,河北清河县进行文物普查时,在楚太和村阎继友老人家中发现一张清代晚期“六品军功”功牌。28日,清河县地方志办主任李靖称,该功牌据今已有107年历史,极其稀少珍罕,对于研究清代奖赏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参考依据。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代“六品军功”功牌。 张鹏翔 摄
  
  据介绍,功牌长62厘米、宽42厘米,共172字,质地为泛黄棉纸,保存比较完整,文字、图案清晰。整幅仿造碑刻形制,“功牌”两个大字居中置顶,周边印有“二龙戏珠”纹饰。题头表明颁发者的衔位品级:“钦命总统第一军军咨府军咨使署镶白旗汉军副都统冯”,其中,冯即指冯国璋;正文说明获颁功牌缘由:“进攻汉口一带所向有功,杀敌打仗奋勇,输送勤捷,侦探明确之员”,然后写明奖赏的人员:“陆军第六镇步兵二十一标第三营右四副兵阎禄祯应即颁给六品功牌以资鼓励”。在“功牌”左侧标注的年月日为“宣统三年十一月初一日”,上盖有朱文篆书方印一枚。“功牌”、“收执”、“为”等字样上有朱笔在上面圈、点、勾画的痕迹。
  
  今年76岁的阎继友老人称,该功牌是颁发给自己的父亲阎如功的。年幼时阎继友经常听父亲讲起这件事:1903年,15岁的阎如功因为年龄尚幼,便以哥哥阎如祯的名字应召入宫,成为清宫侍卫。1908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相继去世,包括阎如功在内的清宫侍卫被解散,阎如功编入北洋陆军第六镇步兵二十一标第三营。后因作战奋勇,父亲获颁这张“六品军功牌”,但由于口音问题,登记时“闫如祯”写成了“阎禄祯”。
  
  李靖表示,经过一百多年的岁月流逝,清代流传至今的功牌已经极其稀少珍罕,多数藏身于国家博物馆或档案馆内。这些功牌为研究清代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领域的社会状况,提供了难得的文献资料,特别是对于研究清代奖赏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参考依据,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据了解,功牌是封建时代发给有功将士的奖牌。清代以前,朝廷嘉奖将士,有的采用“丹书铁券”,俗称“免死金牌”,又称“免死牌”。满清入主中原后,废除“丹书铁券”,用“功牌”取而代之。清功牌先为银制,后以紫绫裱纸替代。(完)
责任编辑:小悟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