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件江口沉银国博首秀

  “江口沉银”精品文物在国博布展。“江口沉银”精品文物在国博布展。      “江口沉银”代表性文物“江口沉银”代表性文物      “石牛对石鼓,金银万万五。”这句流传了几百年的关于张献忠沉银的民谣,在彭山得到了证实,数万件出水文物也让人们无比期待一睹真容。6月26日,“江口沉银”500件出水精品文物,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展!这也是江口沉银文物出水以来,首次在博物馆内正式展出。      中国国家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展陈是对“江口沉银”考古展成果的首次公开展出,主要为

  “江口沉银”精品文物在国博布展。
  
  “江口沉银”代表性文物
  
  “石牛对石鼓,金银万万五。”这句流传了几百年的关于张献忠沉银的民谣,在彭山得到了证实,数万件出水文物也让人们无比期待一睹真容。6月26日,“江口沉银”500件出水精品文物,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展!这也是江口沉银文物出水以来,首次在博物馆内正式展出。
  
  中国国家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展陈是对“江口沉银”考古展成果的首次公开展出,主要为了突出其考古展作为“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重要性,让公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明代中晚期政治、军事、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历史。
  
  据了解,此次“江口沉银”的国博首秀,从年6月26日到9月26日,为期3个月。
  
  首秀国博
  
  多种形式让你看过瘾
  
  位于首都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一直是博物馆界默认的“珠穆朗玛峰”。而从6月26号开始,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的考古成果将登上这座高峰,于国博盛大展出。
  
  今年4月,江口古战场遗址获评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此次“江口沉银”的国博首秀,一共将展出两年来出水的各种文物500余件,是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首次公开全面展示。
  
  据了解,此次展陈将于6月26日下午3点,在国家博物馆南9展厅正式开幕,展期从2018年6月26日到9月26日,为期3个月。展览将分为序厅、沉银出水和考古新章三个部分,展出文物500余件,包括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大西政权的金册、“西王赏功”金银币、铭刻“大西”国号和年号的银锭,还有属于明代地方藩王的金宝、金册和银册,以及大量武器、金银货币、首饰和日用器具。不仅如此,展览还将通过图片、视频、沉浸式投影等多样化、高科技的展览方式,突出展现考古新方法和新技术在此次发掘中的首创性,以及公众参与此次发掘的重要性。
  
  精选展品
  
  全是最具代表性文物
  
  2016年11月,四川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国家文物局水下遗产保护中心、彭山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对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首批发掘的文物3万余件,其间张献忠大西政权的金封册,“西王赏功”金币、银币和“大顺通宝”铜币,铭刻“大西”国号和年号的银锭,最为耀眼。而在2018年进行的二期考古发掘中,又出水文物12000余件,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发现了一枚蜀王金宝,此外遗址内首次发现以三眼铳为代表的火器和金碗、银碗等文物。
  
  眉山市彭山区文管所所长吴天文说,此次江口沉银进京展出,大家都非常期待。而彭山也拿出了全部家当,此次挑选出的500件文物,全是最具代表性、等级最高、最为宝贵的文物。包括每个藩王府只有唯一一枚的“蜀王金宝”,展现江口古战场征伐与军工的“西王赏功”钱,首度发现的“三眼火铳”。“当然,少不了国家级文物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
  
  此外,明代地方藩王金册、银册、大量金属货币以及明代中晚期的首饰和日用器具等也将亮相,这些文物将会带你揭开张献忠沉宝传说以及明末农民战争的神秘面纱。
  
  文物进京
  
  24小时未离开警方视线
  
  眉山市公安局彭山区分局相关民警介绍,文物进京之前,为了保护好这些“娇贵”的珍宝,彭山警方不仅安装了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控系统,还设置了红外报警系统,再由警员每天24小时对文物进行监控。在运送当天,500余件文物在相关单位见证下,开箱进行登记、拍照存档,然后由专业的运输公司运送北京。同时,四川省考古研究院、眉山市文保中心、彭山区文管所及眉山市公安局彭山区分局等相关单位派出20余人抵达北京,负责文物的移交和布展。(记者 李庆 见习记者 王越欣)
  
  国博六大理由展陈“江口沉银”
  
  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本世纪明清史领域的重大考古发现
  
  破解了“江口沉银”的历史之谜
  
  所发现的文物是明代中晚期政治、军事、社会生活等方面最直接的展示
  
  发掘过程中,中国考古工作者开创性地采用了内水区域围堰发掘
  
  发掘过程中,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全程参与考古发掘
责任编辑:小博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