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两砖形银鋌收藏鉴赏

  砖形银鋌(这是我找不到准确的标称而用的名称)很少有记载,其形状像古代的砖。今天我就介绍砖形银鋌,正好手头有二块。
 



 五十两砖形银鋌
  
  这二块银砖同样是五十两,但厚度相差明显。
  
  薄的一块上面的铭文是:永历九年十月日 涪洲府徵完慕民水脚银伍拾两正 提调官周本科银匠吴恒逺 1225克
  
  厚的一块上面的铭文是:至元十四年八月日 潮洲发绍興三十年分钞價银伍拾两正 专知官林克规银匠杨興顺 1775克
  
  二者的重量相差刚好500多克,真是巧了。就是说,薄的少了三分之一,补上这一部分就相等了。
  
  这二块银砖从上面篆刻的文字和包浆都是一体的,不会假。因为古代的银匠也是有祖传手艺,而且刻字的基本功没有十年八年是刻不出来的,文字是最难仿的。更何况还有一套复杂的操作流程。
  
  银砖的出现是从唐代就有,也是做银鋌一样的作用,我见过的唐代也有伍拾两为1200多克相同的,这里面的原因我就无法解释,让研究古经济学者来解读吧。
责任编辑:小博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