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通宝背川户厚版钱币欣赏
2018-06-22 16:48:24 来源:新浪收藏 已浏览次



收藏者:如皋陈建平
大顺通宝是明末张献忠所建大西国铜钱。铸于大顺元年(1644),圆形方孔,钱文楷书,背无文,或有工、户字。一般小平钱直径2.65厘米,重5克,四川省博物馆有该藏品。
1644年11月,张献忠率领的农民军攻克成都,称西王,建立了大西政权,以成都为西京,年号“大顺”,铸造有大顺通宝。大顺钱制作非常精美,铜色金黄,多阔缘大样,所见有光背、背工、背户、背川户四个品种。
重点在这里:查有关词条皆云,钱谱收录有背川户者,至今未见开门实物。
品泉阁主今天向大家展示这枚如皋陈建平家藏的大顺通宝背川户厚版钱币,直径28mm,重12克。正面,红斑入骨,边缘黑锈重重,绿锈点缀其间,楷书钱文大顺通宝四字直读;背面,绿锈厚重,红斑黑锈点缀其间,幽古之风扑面而来。看钱文,背面上川下户,串口可见明显使用痕迹。
这枚大顺通宝,一眼开门之相。它无疑向中国清朝历史贡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实物样本,填补了清代古钱币史的实物空白。敬请泉友鉴赏。
史料记载
清代嘉庆年间文献《蜀碧》有云:“贼(指张献忠)设铸局,取藩府所蓄古鼎、玩器及城内外寺院铜像,熔液为钱。其文曰‘大顺通宝’。令民间家悬顺民号帖,以大顺新钱,钉之帽顶。诸神像首百炼不化,贼尽弃之。后本朝成都知府冀应熊拾而埋之北关外,题其碣曰‘佛冢’。贼钱肉色光润精致,不类常铜。至今得者,作妇女簪花,不减赤金。”。
大西大顺二年(1646年),张献忠在率大西军主力于西充凤凰山与清军作战中死亡,大西国在成都的政权覆灭,川铸大顺通宝乃罢。明末张献忠据守川地不长,铸行大顺通宝亦不过一年有余。且处于满清、明军夹击态势之中。所以,大顺通宝钱币流通不畅,这也是今所见多为四川成都附近出土的原因。加之,后来满清更视之为“伪钱”、“反钱”,命令禁止旧钱流通,大顺通宝更是在熔销之列。所以大顺钱总的存世量是不多的。
明末清初蜀人沈荀蔚《蜀难叙略》还有载:“贼下令凡市镇民家给大顺钱缀于首可不免死”等等。当然,大凡关于大顺通宝的记载都倾向于两个问题,一是张献忠为人是心狠手辣,杀人如麻,实行的是高压统治政策,百姓日常行走都要在头顶上佩戴大顺钱,方可免死;二是这大顺钱铸造的可不简单,是明蜀王府所蓄古鼎、玩器及城内外寺院(如记载有成都著名道观青羊宫)铜像熔液为钱,铸造的相当精美,有多精美,后世得者熔铸为妇女发钗,不逊色于黄金。当然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至今关于张献忠是否屠四川还有很多个说法。
张献忠大西政权覆灭后,其义子孙可望入云南后,也铸造有大顺通宝,所见皆为背工版,面文为典型滇派风格。史料记载,大西大顺三年(1646年),张献忠在率大西军主力于西充凤凰山抗清作战中牺牲。其义子孙可望继任大西军政权最高领袖,率大西军转兵贵州,进军云南。1647年,大西军政权以昆明为首府,不再公开使用原有国号。
孙可望经营滇黔之初,亦曾补铸有大顺通宝,皆为背工。按照当时的惯例户部铸钱民用,工部铸钱军用,可以叫“军饷”钱。因铸造精良,人民亦爱用之。1648年,孙可望改政权组织为兴朝(兴朝按《清史稿》说法只是钱号而非年号),又铸兴朝通宝(兴朝按《清史稿》说法只是钱号而非年号),并以取“联(南)明抗清”为其国策,孙可望称“国主”。到了兴朝政权三年(1650年),大西军政权迁首府于贵阳。兴朝政权四年(1651年),大西军政权改奉南明永历朝正朔。
责任编辑:小博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