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群岛水下考古出新成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网络配图

  西沙群岛是南海四大群岛之一,位于南海中西部、海南本岛的东南方向,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南海广袤海域中的重要节点。西沙群岛为离岸远洋航行的船舶在南海漫漫航程中提供了重要的地理位置参照,也是远洋航行船舶避风、休整的临时栖息之所,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与南洋群岛、中南半岛以及印度洋沿岸开展经济、贸易活动与文化交流的航道要冲和重要桥梁。

  中国先民发现、经营并利用西沙群岛的历史非常悠久,在诸多历史文献及舆图中皆有关于西沙群岛的记载和描述。经过长期生产、生活以及海洋贸易活动,西沙群岛海域遗留下了大量水下文化遗存,主要集中于晚唐五代、宋元、明清和近现代,与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段航线繁荣和兴盛的时间基本吻合,展示了海上丝绸之路经济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兴盛景象。

  为了逐步探明南海尤其是西沙群岛海域水下文化遗存的保存现状和分布情况,有效保护西沙群岛海域珍贵的水下文物资源,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海南省博物馆于2018年3月至4月联合开展并实施了2016-2017年度西沙群岛水下考古调查项目,主要包括金银岛一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重点调查、华光礁潟湖内水下考古探测和华光礁已发现水下文化遗存复查等工作内容。

  金银岛一号沉船遗址位于西沙群岛永乐环礁金银岛西南面礁盘所在海域,东北距金银岛约960米,南距礁盘边缘约190米,靠近礁盘浪花线且水深浅,受水面风浪影响大,水中涌浪较急,水下工作时人员易受涌浪影响而来回漂动,难以固定、有效停留在遗址内的工作区域。南风天气时由于遗址南部直接面向外海,没有岛礁的遮挡,受风浪影响更甚。北风天气时遗址东北部的金银岛可以一定程度遮挡风力的影响,工作条件相对较好。金银岛一号沉船遗址所在海域海底大部分区域为壳状的珊瑚板岩,部分区域的珊瑚板岩上还覆盖有一层较薄的死鹿角珊瑚残段堆积。地形有一定起伏,北部较浅,南部略深,高平潮时北部水深1.5米,南部水深2.2米。遗址南部有东北-西南向的四道冲沟,冲沟内堆积有大量松散的死鹿角珊瑚残段和珊瑚沙,高平潮时沟底最大水深约6米,冲沟内散落有少量石质文物。

  2018年金银岛一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重点调查仅发现一块船板,位于遗址西北部,埋藏于海床表面以下约0.3米处,船板以上覆盖有较多松散的鹿角珊瑚残段和小块珊瑚石。船板残长1.6、残宽0.1、厚0.06米,外表呈黑色,质地松软,多枚铁钉镶嵌其中,表面可见大量海洋生物蛀蚀的孔洞。船板以上及周围散落有大量陶瓷器碎片,船板所在区域海床表面还发现有一定数量的石质类文物。

  金银岛一号沉船遗址以石质类文物为主要堆积,石质类文物之间还发现有少量陶瓷器碎片。遗址整体分布略呈南北向,分布范围南北长124米、东西宽72米。

  遗址核心堆积区以北还发现一处陶瓷器碎片散落区,该区域陶瓷器碎片多发现于海床表面,以装饰连续成组变体寿字纹的青花瓷碗、盘居多,与核心堆积区石质类文物之间和船板上发现的青花瓷器碎片在釉色、器形及纹饰等方面基本一致,陶瓷器碎片散落区周围未见石质类文物,应是受到海浪冲刷从而远离遗址核心堆积区后形成的堆积,分布范围南北长65米、东西宽81米。

  经过调查,金银岛一号沉船遗址共计发现石质类文物665件,皆散落分布于海床表面,大多数石质类文物表面附着有珊瑚和海洋生物。根据功用可以将金银岛一号沉船遗址发现的石质类文物分为建筑构件、生活用器和船构件三类,其中以建筑构件为大宗,发现647件,有石板、石条、石柱、基座、须弥座、屋面盖板、地袱石、华拱、屋檐构件、石斗等,部分石质类文物浮雕有精美的花纹,花纹纹样有一瓶青莲纹、缠枝花卉纹、绶带纹等,生活用器共发现15件,器类较少,主要有石磨盘、石砚、石擂钵、石杵等,船构件仅发现碇石3件。

  金银岛一号沉船遗址残存的陶瓷器多为碎片,主要发现于石质类文物之间和船板附近,2018年水下调查共计提取瓷器标本47件,以青花为主,釉色较暗,略发黑,器类有碗、盘、盏、匙等,装饰纹样比较单一,多见成组连续的变体寿字纹,部分碗底可见“双泉”、“全兴”等押款,另有少量的五彩、青白釉和白釉瓷器残片。

  金银岛一号沉船遗址虽然仅发现一块原生状态的船板,但船板附近分布有一定数量的陶瓷器碎片,且船板周围遗址表面发现的石质类文物分布也较为密集,因此该水下遗存应为沉船遗址无疑。金银岛一号沉船遗址石质类文物的种类、造型、装饰花纹以及青花瓷器碎片的釉色、器形、纹饰等都与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的同类器物非常相近,尤其是装饰连续成组变体寿字纹、器底有文字押款的青花瓷器在二处遗址皆有发现,这种青花瓷器在福建闽南地区德化、南靖、安溪等地窑址清代中晚期的遗存中也多有出土,因此金银岛一号沉船遗址的时代与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相近,为清代中晚期,其性质应为从福建闽南地区出发为东南亚地区华人移民运输石作和陶瓷器的船舶在金银岛附近触礁沉没后形成的堆积,石质类文物中的建筑构件多用于建造宗庙或祠堂等。

  金银岛一号沉船遗址船板的发现解决了珊瑚岛一号、浪花礁二号等以石质类文物为主要堆积形式的水下文化遗存的性质,众多水下遗物的发现也为海上丝绸之路等相关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金银岛一号沉船遗址石柱上雕刻的一瓶青莲花纹、青花瓷器上“全兴”、“双泉”等押款和变体寿字纹纹样等充分体现了海外华人浓厚的乡土观念和对传统文化的坚持,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在东南亚等地的传播和影响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金银岛一号沉船遗址核心堆积区西北边缘发现有碇石三块,碇石周围没有发现其他相关的遗迹和遗物,但根据碇石的形状和尺寸推测此处有可能曾有更多的沉船。

  华光礁位于西沙群岛永乐环礁南部,是一个隐没于水中、发育较为完整的环礁,东西长28、南北宽8公里,低潮时部分环礁可露出海面,潟湖内水深6-32米,散布有大量暗礁,有南、北门与外海相通,南部口门大,北门较小。

  2018年华光礁潟湖内水下考古探测使用了多波束测深系统、侧扫声呐、浅地层剖面仪、DGPS等设备,共计完成华光礁潟湖内扫测面积16平方千米,获取了华光礁潟湖内的水深、海底地貌、底质模型与图像等基础资料,发现水下疑点多处,并对其中的2处疑点开展了潜水探摸和确认。

  在以往的水下考古调查中,华光礁礁盘及外侧礁盘台地上已发现水下文化遗存9处,其中2007、2008年发掘的华光礁一号南宋沉船遗址即为其中最具代表性意义的发现。2018年对华光礁一号南宋沉船遗址以外的其余8处水下文化遗存开展了复查工作,水下复查面积达296000余平方米,确认了这8处水下文化遗存的分布范围和保存现状。水下复查中采用了新的调查方法,即水下队员通过水下搜索探明遗存的“四至”范围后,利用高精度手持GPS接收器自带的区域定位功能标注和计算出该处遗存的面积及分布。调查方法的改变使得本次复查水下搜索面积扩大,对水下遗址、遗物点面积的计算更加精确,所有复查对象的分布范围在原基础上皆有所扩大,水下遗存遗物散落区与密集分布区的范围更加明了,对水下遗址或遗物点的认识也更加清晰。在水下复查工作的基础上,根据现有保存状况对华光礁已发现的8处水下文化遗存提出了针对性的分类保护建议。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海南省博物馆 邓启江、蒋斌、何声乐、罗鹏、贾宾、朱砚山)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