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城”“吴塘”今安在?跟着《越绝书》探访越国水利遗址
2018-05-29 14:40:56 来源:绍兴日报 已浏览次

一批广泛分布在绍兴各地的水利工程,曾在历史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抵御杭州湾大潮的侵袭,改变越人“随陵陆而耕种,或逐禽鹿而给食”的生产生活方式,为越国人口的迅猛增长提供了土地和粮食支持。
那么,这些记载在《越绝书》等典籍文献与各个历史时期地方史中的水利工程,今天是否安在?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俞志慧教授带着学生,又联合一群地方文史专家、绍兴市范蠡研究会会员和越国文化研究爱好者,开启跟着《越绝书》探访越国水利遗址之旅。
塘城:越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
“你们看,这就是塘城。15年前,因为平陶公路的建设,这座越国水利遗址被一分为二。”汽车行至越城区富盛镇万户村时停了下来,有着20多年文物考古经验的葛国庆指着路边的一片竹林说。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条东西向静卧着的大旱堤。
俞志慧是古典文献学教授,但从来不满足于故纸堆里的研究,他在《越绝书》《嘉泰会稽志》等绍兴地方志书里看到不少有关越国水利工程的记载,产生了去实地看一看的想法。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绍兴博物馆馆长金燕的支持。金燕告诉记者,今年的博物馆日主题是“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她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实现绍兴博物馆的“超级连接”。
这次探访的第一站就是塘城。“这里不仅发现了较多的东汉六朝时期的古墓葬及宋代窑场遗存物的大量堆积,塘城横断面结构所包含的地理信息,也说明其建筑年代要远早于东汉六朝。”对于塘城的情况,葛国庆是最清楚不过的。他到那里实地考察不下10次,曾撰写过学术论文。
“你们看,坡顶的位置有很明显的溢洪道。还有,从坡面土层的结构看,这些土很细腻,且没有杂质,应该都是夯实过的。这种工艺和越国时期城墙的修筑方式其实是一样的。”绍兴博物馆副馆长娄烈这样解读。
吴塘:越国徙瑯琊前最后一个水利工程
事实上,俞志慧对于越国文化的关注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到目前为止,大概已经探访了七八处。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文献失载的越国水利工程,同时也对民间口传中的一些不实之处作了修订。”俞志慧告诉记者,根据《嘉泰会稽志》的记载,他在越城区秦望村找到了范蠡养鱼池之下池,在坡塘村找到了范蠡养鱼池之上池。同时,也在云松村找到了一座未见于文献记载的黄庙水坝。
考察的第二站是吴塘,目前所知越国迁都瑯琊前的最后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也是唯一一个战俘工程。《越绝书·越绝外传纪地传》有云:“句践已灭吴,使吴人筑吴塘,东西千步,名辟首,后因以为名,曰塘。”
吴塘位于柯桥区湖塘街道古城村,现今只留下3个孤立的小土坡,当探访组一行站在吴塘(注:当地人称长山)残破的遗址面前,在鳞次栉比的现代民居中间,已经很难想像当时这座水坝的风貌,以及其御咸蓄淡的功能。“可以预料,不久的将来,这座水坝的遗址也将荡然无存。”俞志慧说。
在寻访的过程中,俞志慧也有不少遗憾,比如东湖坝口村遗址,已经找不到了。古筑的水坝,书上记载“塘长千五百三十三步”以及“其冢名土山”,他去了三次,都未找到印证。还有葛山水坝,大家相约下一次再去探访。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