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国丝绸博物馆看漂洋过海来的织布机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复原的老官山汉代提花织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印度尼西亚2号织机

  昨天,我们在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展厅里,见证了一个十分忙碌的搭展现场。来自世界各地的50多台织布机,正在小心翼翼地被工作人员拆包、重组。从本月30日开始,中国丝绸博物馆筹备已久的“神机妙算——世界织机与织造艺术”就将正式面对公众开放。就在上周,其中一台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织布机的复制品,成功织出了另一件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字样的织锦。而展览人员透露,展览期间有15台织布机也会在“现场工作”,来自织布机“原产地”的织工,为大家现场展示这些织布机如何运作的。

  作为年度大展,这次展出的织布机可谓漂洋过海费尽心机。“有些织布机是跟着我们空运回来的,有些我们要去海关提货,还有些我们只是运回了机芯,机架还要现场搭建。”

  丝博策展团队收集织布机的过程就跟我们购物一样,“我们就是买,大家看到的织布机,从几千块到几万块都有。”在全世界范围内,策展团队选取了各地历史上和现今最有代表性的织机,基本上每个大洲都有自己的“代表队”。

  通过这些织布机,大家得以窥探不同地区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与东南亚地区繁多的织布机种类相比,欧洲的织布机相对单调,只有贾卡提花机作为代表“出战”,这是因为纺织业在各地区的发展程度不同。又比如来自埃及的某台织布机,如果不是一次国际会议上一个同行提起有个复制品,大家都以为已经消失了,“只有以色列某个沙漠里,还有个民族在使用。”记者 高华荣 摄影 毛若皓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