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古蜀文明:先民聚落选址准确避开地震断裂带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记者24日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自2000年来,考古学家通过对岷江上游地区进行调查,发现了上百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中营盘山遗址已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纳入中国大遗址保护名单。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营盘山遗址考古现场领队陈剑介绍,2017年11月1日至11月16日期间,考古人员对营盘山遗址再次进行了考古调查工作,基本明晰了岷江上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内涵,建立了初步的文化发展演变序列。

  据悉,营盘山遗址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凤仪镇,地处岷江东南岸的三级阶地上,距今约5300年至4600年,是一处自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代的文化遗址。营盘山遗址也是迄今岷江上游地区发现的地方文化类型遗址中面积最大、考古工作规模最大、发现遗存最为丰富的遗址,对探讨古蜀文化与马家窑文化和仰韶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让考古人员感到惊讶的是,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距离茂县不远的营盘山遗址基本完好无损,仅北端边坡上有局部区域出现轻微滑坡现象。“我们不得不赞叹岷江上游史前先民选择定居地的慎重和科学性。”陈剑说。

  陈剑表示,目前岷江上游区域的考古发现中,营盘山遗址的发现最具价值,为研究古蜀文明的渊源提供了重要实物依据。同时,营盘山遗址也是江源文明及古蜀文明发源地的核心所在。

  陈剑介绍,本次调查勘探中,营盘山12座石棺葬共出土陶器、青铜器130多件,随葬陶器分为实用器和冥器两类,其中包括双耳罐、单耳罐、豆、长颈小罐、小杯等,且大多成对。

  据悉,考古人员对营盘山遗址周边的沙乌都遗址、波西遗址等也进行了发掘。他们发现,岷江上游的遗址所在地基本避开了地震断裂带,同时,先民们对定居地点的选择还充分考虑了对水资源、土地资源和动植物资源的控制与利用。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