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手绘古地图回归故里 再现清代温州海上丝路贸易

  今天是5·18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超级链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在其到来之际,瓯海博物馆入藏了四件(组)清代温州府手绘地图,经专家初步鉴定,为温州古地图的新发现,在研究清代温州地理、军事、历史及赋税等方面均有较高价值,且为正名温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依据。

  解密文物身份信息

  让文物“说话”

  一张张地图,描绘和见证一片地域的历史轮廓与岁月变迁,蕴含丰富的地理要素和历史人文信息,是文字资料无法替代的重要史料。“地图绘制于什么年代?有何历史背景?传达何种信息?是何用途?要让文物活起来,讲述它们自己的故事,我们就必须首先弄清这些问题。”

  瓯海博物馆负责人介绍,为更好地让文物展现历史,瓯海博物馆第一时间对四件(组)清代温州府手绘地图进行了修复,使之清晰如初,并邀请洪振宁、金柏东、金辉、高启新、方韶毅、金丹霞等多位资深文物、文史研究专家以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研讨会,对此组古地图的身份及信息进行分析解密。

  会议室内,长桌之上,四张泛着古朴微黄色调的图纸被小心翼翼依次铺展开来,可见图中山体、海洋等不同的地形地貌皆用不同的色彩绘制,水深、军事设施、交通运输线路等的标注细致而全面。历史的局部和细节,在勾绘精美、图文并茂的地图上直观呈现,四张地图所绘内容、用途侧重各有不同——

  《清温州府海防图》,描绘清代温州区域瓯江入海口的军事驻防情况;《清温州府城营防图》,描绘和标注清代温州区域山川形势和防守机宜,较全面地反映了清代温州区域的军事防御体系;《清温州府海口图》,描绘清代温州飞云江、瓯江入海口的基本情况,对近入海口的山脉、河流、桥梁及交通运输线路进行了标注;《清温处厘盐总局曁各分局地势全图》,描绘清代温州区域厘盐总局及各分局分布情况,较为直观地反映了清代温州区域的赋税制度。

  “四件或非完整配套的地图,但总体品相完好,兼具艺术性与功能性,堪称地图中的佳品!”研讨会现场,专家在进行仔细观摩后一致给这组古地图打出高分,认为舆图信息含量丰富,可以作为对晚清温州地方史料研究的重要补充。

  根据几张地图所示内容,结合温州港开埠年份、龙湾炮台创设时间等历史文献,以及地图测绘技法等因素,专家组推断,四件(组)清代温州府手绘地图绘制年份相近,约在1876年-1880年之间,距今至少已有138年历史。

  一张地图再现清代温州

  海上丝路贸易往来

  四件地图中,以《清温处厘盐总局曁各分局地势全图》的研究价值最受专家推崇,高启新称其是研究温州近代工商业发展非常生动的一手宝贵资料,可补轶胡珠生先生编写的《温州近代史》关于温州开埠后的工商业现状及结构上的缺失。

  《清温处厘盐总局曁各分局地势全图》通长161厘米,通宽38.5厘米,涉及区域东以大海、西以处州府青田县、北以台州府黄岩县、南以福建福宁府为界,对区域内山川河流的走向,城墙、炮台的分布以及设厘金关卡进行了标注,图后附录文献价值尤为突出,对清代温州附近海域往来贸易及海运税收情况有清晰明确的反映,“力证了温州作为古代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历史地位”。

  该地图附录说明文字长达数千字,“局设温州府城南门内府学街租赁民房。每年约收货厘八万余千,盐厘三万余千,茶厘一万余两,并带收洋广各货捐。专收轮船往来货物,以洋布洋药为大宗,其余铁条、白蜡、药材等货……”详细记录和说明了厘盐总局和各分局的人员配置、厘金的收额、货品种类、进款数量和支出渠道以及分卡设置时间、地点等情况;款识所示“谨将卑局及各分局绘图附说恭呈宪鉴”,明了了该地图的绘制是为下级向上级进行汇报所用;“自开口岸以来,前数年收数短少,近年日渐起色……”等文字,为地图绘制提供了年代判断的依据。

  “古旧地图还是研究地名学的绝佳材料”,对温州地方文化深有研究的金辉,以地图中“双门”一词为例,释义温州因为一有拱辰门,为北门之意,二有水门,因此可称双门,规范称朔门,此图可证今温州“朔门”别称“双门”无误。“从古至今,地名演变,如图中所标注的地名‘七真’业已失落,具体指何地有待考证。包括此图在内,四件古地图的发现对温州地名研究价值非常。”

  瓯海博物馆负责人透露该文物来历,此系瓯海博物馆自去年5月起开展向社会征集与温州相关的文献资料、书画、文玩古董活动中的重要收获,“这组清代温州府手绘地图得以结束‘流浪’回归故土,还得益于温州藏友的一份乡土情怀”。

  该组地图为温籍藏家林晓克在杭州西泠印社偶遇拍得。林晓克多年醉心乡贤书画收藏,前年,他在去到西泠印社提取拍卖所得货品时随手翻看一本预拍图录,偶然见到了这组古地图。虽从未有过相关收藏,但林晓克深知温州的古旧地图比乡贤书画资源更为稀缺,便当即委托了电话拍卖,“当时便想,本土博物馆该是此舆图的最佳归宿。原本预料要费一番工夫才能将其拍下,孰料很是顺利地将其带回了温州,也算是一种缘分。”

  温州地图研究

  正处于文献收集阶段

  “温州的地图,几乎都流落在外。如据《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记载,《浙江温州府道里图》《浙江温州府属地理舆图》《浙江温州府属地理图说》等三件温州清代地图,均藏于台北图书馆”,洪振宁坦言,温州在地图的收集和研究上实可谓严重滞后。

  据了解,由于收藏地图需要一定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历史文化素养,民间鲜有人从事此项收藏。一直以来,温州古旧地图的收集以温州博物馆收集为主,在此次四件(组)清代温州府手绘地图入藏瓯海博物馆前,各县(市、区)均无较有价值的古地图藏品。

  2006年,温州博物馆几经周折,从海南征集到清温州同知郭钟岳《温州海防营汛图》手绘本,是近年一件较有代表性古旧地图。此外,除一些明清以来温州本土方志存本有零星配图外,温州一直缺乏系统的地图资料,导致了地图研究的落后。

  2011年《温州通史》编纂过程中注意到了这点,经上海师范大学钟翀副教授多方搜寻,编著出版《温州古旧地图集》一书,编录从南宋时期至今的170多帧各类与温州有关的古旧地图,是到目前为止最为详尽的旧地图辑录。

  此次的四件(组)清代温州府手绘地图,不见收录《温州古旧地图集》,为温州古地图的一次全新发现。洪振宁将之与以往所见的温州旧地图相较,认为前者在着色、完整度、科学意识等方面均更胜一筹,“该组地图的绘图手法既继承了传统的中国青绿山水的绘画手法,又结合借鉴当时西方地图绘制的技术,地理方位标注较以往传统的地图更准确、更形象,更具实用性”。

  “温州的地图研究,正处于收集文献的初级阶段”,方韶毅强调地图文献收集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大量地图文献之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研究”。专家组认为瓯海博物馆关注古旧地图是很好的一次尝试,并建议今后可以此为契机,从古旧地图的抢救与收集入手,兼顾质量与数量,通过努力,逐步形成馆藏的特色,开展有特色的陈展。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