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博物馆智慧化服务让文物“活”起来
2018-05-18 14:54:51 作者:王占东 来源:每日甘肃网 已浏览次

参观者用手触屏浏览文物信息。
“我们眼前的就是举世闻名的铜奔马。它全身着力点集于一足之上,其它三足腾空,其造型完全符合结构力学平衡原理。像今天杂技里的单车、为残疾人研发的专用浴缸等,就是这个科技原理。”今日上午,在甘肃省博物馆铜奔马文物前,资深讲解员叶静的一句话,把文物与现实连在了一起,让正在参观的青少年及陪同的家长迅速兴奋起来。
在《驿使图》前,当参观者听到叶静讲到《驿使图》的壁画可与敦煌壁画媲美时,许多观众对壁画艺术充满了兴趣。
一个是中国旅游标志,一个是中国邮政形象大使,两件珍贵的文物,伴着讲解员的只言片语便鲜活地走进了人们的心目里。
叶静说,挖掘文物的深厚价值,寻找文物背后的“今生故事”,创新文物的现代表达,一直是我们深入研究的方向,也是甘肃省博物馆努力让年轻人爱上博物馆的实践之一。
超级连接的博物馆,触屏、扫码、拍照即可让文物动起来
今年的5月18日是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甘肃省博物馆创新服务理念、路径和实践,与今年的主题“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是契合的,与让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爱上博物馆的努力是一致的。
在甘肃省博物馆,不仅每件文物的价值挖掘和讲解在努力地找到古代文物和当代生活的结合点,一系列具有突破性、行业领先性的科技化信息化网络化展览,更是让文物动起来、经典活起来、传统走出来。
在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一幅镶嵌在墙面上的丝绸之路动态展示屏吸引了许多年轻人驻足参观。这是一副长卷式的电子化动态丝绸之路展示屏,在长安至罗马的丝绸之路上,一队队骆驼背负着胡桃、漆器、茶叶、石榴等物资来往于东西方的重要城池之间,古老的丝绸之路一下子生动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参观者用手触屏查阅丝路珍品。
在丝路珍品文物展示屏前,观众只要随意触摸一下历史年份,屏幕瞬间便打开那一年代的丝路文物,并可以360度全景观看,浏览相关信息,还可用手机扫码听讲解。这一长方形的巨幕上收录和展现了丝绸之路对应年代的甘肃省博物馆馆藏的重要文物。
在一件出土于甘肃平凉的战国鼎形铜行灯文物前,参观者可以通过手触屏对文物进行360度全景观看,还可以触屏切换到视频展演状态,观看鼎形铜行灯在进入帐篷和装载车上的使用过程。点击视频模式后,只见一个由盖、耳、支架、鼎身组成的鼎体表面光洁的铜灯,在旋转360度后,突然打开了两耳上方的活动支架,随即支架覆盖下的灯盖腾空而起,随着两个打开的支架交叉在灯口上方,飞起的灯盖落在了两个支架的交合处,灯盖之上便燃起了灯焰。一件沉睡千年的文物,一件不便观众打开体验的文物,在这一透明屏幕上活灵活现地展演了出来。

参观者通过手触屏以360度全景观看文物。
甘肃省博物馆网络中心副主任李延强说:“观众可以扫透明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听文物讲解。没有应用这一技术之前,连讲解员都说,文物不容易讲清楚,但是通过屏幕进行展演,胜过千言万语!”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展演技术应用于2016年,在当时这一技术的应用在全国博物馆是第一家。
除了文物展演技术外,在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还有一个触摸屏结合文物的三维数据层级化展示屏。这个大屏是专门展现甘肃泾川大云寺五重舍利石函的。参观者通过360度触屏和视频展演,可亲眼目睹五重舍利石函。
李延强说,甘肃省博物馆一直重视现代科技的应用和推广。早在2013年,馆内就应用了全景虚拟漫游展览线上服务。2014年,国家文物局将甘肃省博物馆纳入智慧博物馆项目,当时纳入这一项目的博物馆全国只有6个。上述这些文物的科技化、信息化展示就得益于智慧博物馆项目的建设。
李延强告诉记者,下一步,甘肃省博物馆将推出手机拍照智能识别服务,参观者只需要打开微信搜小程序,即可实现拍照片读文物。同时,还正在推进互联网+,建立《绚丽甘肃丝路文明——打造穿越历史的知识驿站》线上平台,观众用手机上网可目睹文物信息。
优化服务,甘肃省博物馆已实现线上线下参观服务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目前,甘肃省博物馆已实现了线上线下参观服务。进入甘肃省博物馆官方网站,不仅能浏览到甘肃省博物馆以中英文对外宣传的各个窗口与板块,还能通过点击“进入展厅”、“目前展出”、“网上展览”、“基本陈列”等窗口一键浏览相关内容。其中“进入展厅”栏下,每一个展厅里均呈现了全景漫游,浏览者在电脑屏幕前即可“入馆”参观。
扫描下载甘肃省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不仅可在左下端的“互动栏”进行语音、文字留言互动,可在“甘博展览”栏看“基本陈列”、“临时展”、“镇馆之宝”,在“语音导览”栏看“博物馆概况”、“看文物听讲解”,还可以在“活动服务”栏及时查阅“开放时间”、“参观指南”、“活动体验”。尤其是“语音导览”栏的“看文物听讲解”,铜奔马、驿使图、木独角兽、竹木写春秋、黄河古象等文物,以图片、文字、音频相互融合地展示出来。历史、故事、文物、文化在融媒体的呈现中瞬间鲜活地进入参观者的眼帘和大脑。
此外,甘肃省博物馆还优化一系列参观服务。到达展厅各个楼层的专用电梯,方便老弱者及残障人士使用;展厅一楼服务台还可办理免费轮椅使用服务;可免费寄存大件行李;参观可以预约,提供中英文服务;免费WIFI信号接入;展厅二楼设有咖啡厅,提供咖啡、茶饮;观众还可以免费享用直饮温水、热水;如果参观者对场馆、展览、工作人员等有任何意见,还可到甘肃省博物馆展厅一楼服务台进行投诉,并设有留言薄。
建设国家智慧博物馆试点,观众越来越年轻化
坐落在兰州黄河之滨的甘肃省博物馆,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综合性地志博物馆之一。其前身是1939年成立的中国西北地区唯一的甘肃科学教育馆,1950年改为西北人民科学馆,1956年更名为甘肃省博物馆。1999年经省政府立项,投资1.5亿元对原展览大楼进行改扩建工程,馆舍占地108亩,展览大楼建筑总面积2.85万平方米,展厅18个。2006年12月,新展览大楼正式对外开放。凭借甘肃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目前甘肃省博物馆藏品达到35万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6件(组)。随着不断发展壮大,甘肃省博物馆还先后被评选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2年底,甘肃省博物馆荣升国家一级博物馆。

参观者在了解馆内文创产品。
甘肃省博物馆社会教育部副主任徐睿介绍,甘肃省博物馆目前的展览由五大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组成。五大基本陈列包括甘肃丝绸之路文明、甘肃彩陶、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红色甘肃——走向一九四九、甘肃古生物化石。临时展览包括多年来甘肃省博物馆在走出去、引进来中举行的弘扬主旋律的文化艺术及相关活动展览,一年有20多个临时展览。如《春天的故事:讲述这些年我们的变化(1978—2018)——第五届青少年优秀书画作品演展》《一带一路上的精神灯塔——甘肃省博物馆志愿者团队十周年回顾展》即将在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开展。
徐睿介绍,自2008年免费开放以来,甘肃省博物馆通过一系列措施进行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通过开展省内外交流、带文物展板文物PPT下乡、举行馆校共建促文物文化进校园、建立近千人规模的博物馆志愿者团队、开展近千场文物文化教育体验活动,普及了博物馆文化和知识,营造了人们爱上博物馆的良好氛围,现在甘肃省博物馆年参观量突破100多万人次,且观众越来越呈现年轻化趋势。
徐睿说道,下一步,甘肃省博物馆将以国家文物局确定的智慧博物馆试点单位为契机,推进博物馆智慧化程度,寻找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让文物说话,改变博物馆的传统业态,更多地吸引年轻观众和孩子们,让他们从小就喜欢博物馆,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